果實(Fruit) 被子植物的花經傳粉、受精后,由子房或加上花的其他部分形成的具有果皮及種子的器官。茶樹的果實是茶樹系統分類的重要依據。通常有五室果、四室果、三室果、雙室果和單室果等,是山茶科植物的特征之一。果實形狀與內含種子粒數有關,每果1粒的呈圓形(單室果),2粒的近長橢圓形(二室果),3粒的近三角形(三室果),4粒的近方形(四室果),5粒的近梅花形(五室果)。果實大小因品種而不同,一般直徑3~7厘米,較原始的樹種其果實直徑可達5厘米以上。幼果色綠,成熟后呈現的各種色彩與品種有關,如“湘波綠”顯綠色,“紫筍”帶紫紅色,“江華苦茶”黃綠而帶有雜斑色等。果實的正中有一條背縫線,由心皮主脈演化而成。果實成熟時,沿背縫線裂開的,稱為背裂;自背縫線的基部開裂的,稱為基裂。腹縫線即果室間下凹作果爿的部分,由兩心皮內卷貼生而成。腹縫線下凹明顯的,按其室凸數分別稱五球果、四球果、三球果、二球果等。果實的橫切面有中軸、果爿、果皮和種子等部分。果爿借中軸與果皮連接,分成數室,一室通常有1~2粒種子,也有3~4粒的,也有因胚珠萎縮造成空室。果皮的外層表皮,由長方形細胞組成,表皮外面有角質和蠟質,有的表皮細胞分化為氣孔,果皮內側為果肉,薄壁細胞內有葉綠體和雜色體,并發育有各種形狀的石細胞,維管束輪狀排列。內果皮為一層磚形薄壁細胞組成,保持果皮內側的光滑。果爿具有雙層果皮融合的結構,但沒有葉綠體,維管束顯著退化。中軸為三角形柱狀體,橫切面有木質化的柱腔,中央有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