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區二十多位“茶頭”聚集在寶城龍寶軒藝術館,聆聽世界普洱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香港著名普洱茶收藏家白水清先生傳授普洱茶知識和藏茶經驗。
此次普洱茶專題講座由寶安區收藏協會主辦,區普洱茶專業委員會承辦。主講嘉賓白水清先生被譽為普洱茶“教父”,現任世界普洱茶交流協會會長、云南省普洱市政協常委,他擁有的普洱茶陳貨占香港市場60%以上份額。白水清先生說,利用云南一些特定茶種的青毛茶,經過渥堆發酵成熟茶,或經過蒸壓、陳化后的生茶便是普洱茶了。陳化時間沒有嚴格限定,一兩年就可以稱為普洱茶了。普洱茶按收藏倉可以分為三類,即入倉、干倉、濕倉。入倉要靠技巧,經過干濕調配后,入倉茶已受到傷害;干倉是將普洱茶存放在濕度為60%-80%的空氣中存放,并進行轉化;濕倉是將普洱茶存放在濕度為80%以上的空氣中,這樣酶化后茶便會產生霉味。印級茶以前的茶品有些制作過程與現在大為不同,如末代緊茶采用炒制工藝,在團壓前比較軟爛,所以沖泡時茶葉底看不到明顯的條索。
挑選普洱茶有一定技巧,普洱茶餅不應有霉味,不應有蟲咬。一般來說,生茶沒有霉味,熟茶存放久了會有陳香味。新普洱茶聞起來有清新的葉香味,5年至15年以上的普洱茶則轉為果糖香型,50年以上的老茶,透出的則是陣陣藥香味。陳年普洱茶條索清晰,在自然光下有光澤,芽頭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