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銀毫香”是霞浦縣溪南鎮芹頭村銀針加工廠生產加工的新產品。2002年在中國(福建)國際茶博會“凱捷杯”茶王賽中,評為銀獎,2003年榮獲第二屆中國“太姥杯”茶王大將賽綠茶類銀獎。其品質特征為:外形條索緊直、肥壯,銀毫披復、色澤銀亮,香氣清鮮,滋味鮮爽帶毫味,湯色清澈,葉底嫩綠勻亮。用其窨制的高檔茉莉花茶,白毫不易脫落,茉莉花香飄溢,茶品十分秀美。產品銷往北京、天津、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1、產地環境
“紅山銀毫香”產自霞浦縣溪南鎮芹頭村茶場,茶場地處紅山山麓,紅山最高峰海拔848米。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并有蘭溪自北向西南蜿延而下,匯入官井洋,茶園周邊皆種植松、杉、竹等林木,云霧彌漫,濕度大,漫射光多。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100-1600毫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7℃-19℃,10℃以上積溫5000℃以上,年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為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產區為傳統耕作區,土壤為紅泥土,土壤PH值在5.Z--5.9之間,土層深厚,土壤有機質含量在2.2%,這種生態環境有利于茶樹新梢內含物質的積累。
“紅山銀毫香”于清明前15天左右開采,至白露后結束,全年可采春、夏、秋茶三季,以清明前后采制的銀針品質最好,秋茶品質次之。
2、采制工藝
鮮葉原料:“紅山銀毫香”選用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選育的“福云20號”新品種。該品種為中芽種,小喬木型,大葉種,嫩梢肥壯,芽毫雪白,毫色銀亮,持嫩性好,是加工銀針與名優茶的優質原料。
采摘:直接從“福云20號”新梢上采摘單芽,要求芽頭肥嫩,不帶魚葉或鱗片,無病蟲傷害、無異雜、無損傷。避免了采一芽一葉的芽葉剝離過程造成鮮針受熱,受損傷引起紅變,影響品質,并用特制的竹簍裝茶芽,以確保茶芽完整、勻凈。嚴格實行分批付制、及時加工,保證芽梢的新鮮度。
涼青:采回的茶芽應及時攤涼,攤放場所要求空氣流通、清潔衛生,攤放工具宜為竹席、竹藶,攤放厚度l厘米左右,中間不翻動,防止紅變,時間在6-10小時之間,減重率為10%,散失部分水分,促進內含物質轉化,有利于香氣與滋味的形成。
殺青:采用60型滾筒殺青機,滾筒殺青機的溫度掌握在180℃左右時開始投放茶芽,應注意保持筒溫均勻,避免忽高忽低,投芽量應均勻,避免忽多忽少,時間掌握在3分鐘左右,并在殺青機出葉處安裝鼓風機,用于及時降低殺青葉的溫度。嫩芽經殺青后減重率控制在35%左右為宜。殺青葉下機后應及時攤涼,待芽梢水分分布均勻后,再進行烘焙,這樣制成的銀針成品不彎曲,不紅變、色澤銀亮。若殺青不透,成品茶折斷可見芽內紅變,影響品質。
干燥:目的是蒸發水分,固定形狀,發展香氣,采用手拉式烘干機烘焙。烘干機上四層溫度調整在100~120℃,下三層溫度調整在70~80℃,盛干燥芽梢的籮筐空間溫度調整在40℃,每隔8分鐘,成品茶含水量掌握在5%為宜。干燥葉攤涼后,經過揀剔,就可進行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