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茶園土壤的硝化與反硝化作用
將化肥施入20cm長的土柱,通過測定NO3--N滲漏的類型和滲漏N中δ15N值對化肥氮的硝化和反硝化過程進行了研究。供試土壤pH為4.1,試驗共2個,在溫室中進行。試驗一:放入土柱中的硝酸銨加硝化抑制劑雙氰胺,以不加雙氰胺作對照。結果表明,滲漏液中的NO3--N濃度是NH4+-N的十幾倍,加雙氰胺可降低NO3--N的濃度;滲漏N中δ15N值起始時為0.7/ml,此后不斷降低,加雙氰胺處理最低值為-3.8/ml,對照為-1.5/ml。表明15N的滲漏隨著NH4+-N向NO3--N的轉化而發生,15N的比例在雙氰胺存在時較高。在第二個試驗中,4種緩釋肥:isobutyriden diurea(IB)、草酰胺、樹脂包尿素(100天型,PCU)和菜餅放入土柱中,以不施肥作對照。試驗結束時,施草酰胺和菜餅的處理,滲漏的N分別占52%和44%,表明有機氮在酸性土壤中有強的礦化作用。滲漏N中δ15N值通過15N和來自土壤中的N比較后計算出來,假設來自土壤中的N在施肥和不施肥時相同。從δ15N的累計值和殘留在土壤的肥料N說明,PCU能降低N的移動性;IB、草酰胺和菜餅處理時有較高的反硝化速率,這可能是導致有機肥如菜餅改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N2O釋放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