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旬,省科技特派員白坤元教授帶領專家組到我們村(麗水,縉云,胡村村)做試驗。幾個茶樣評審結果產生花香味,并具有不含苦味,略顯澀味的品質特征。現將其形成的原因探索如下。請各位老師指點。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質檢中心沈培和研究員認為:
夏秋茶鮮葉中茶多酚含量高(其中脂型兒茶素占比例大)氨基酸相對較低,酚氨比大。古成茶滋夏味較濃澀缺少鮮爽度,香氣欠細膩,常帶有青氣質地遠不如春茶,在夏季加蓋遮陽網,能一定程度上阻擋直射光,減少鮮葉中茶多酚含量,降低苦澀味。要較大程度地提高夏秋茶品質,其中采制工藝非常關鍵。不同品種之間也有較大的差別。鮮葉嫩采,忌采紫芽鮮葉一芽二葉三葉中,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高,對夏秋茶品質不利,采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則茶多酚含量較低,氨基酸相對較高,有利于改善香氣和滋味。
鮮葉攤放,鮮葉在付制前必須經過攤放,攤放使芽葉發生有利的理化變化,散失部分水分,使葉子柔軟,有利于形成扁平光滑,葉綠素被水解生成葉綠醇,葉綠酸甲脂。低沸點順式青葉醇和青葉栓的散失,有利于減少青草氣,或轉化成具有芳香氣的反式青葉醇,沉香醇,多酚類氧化產生的鄰醌,會形成清香氣,部分脂型兒茶素(復雜兒茶素)如:花白素,酚酸及縮酚酸轉化成非脂型兒茶素,游離兒茶素(簡單兒茶素)可減少苦澀味蛋白質水解成很多組成人體蛋白質所必須的游離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茶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賴氨酸等以及可溶性多糖的增加,使茶湯富有“甘醇鮮美”的滋味。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質檢中心沈培和研究員在改善芽行綠茶加工工藝一文中指出。因火候產生幾種香氣。生青、清香(板栗香形成)、嫩香(板栗香濃郁)、足火香、老火、焦氣。
當時采用浙農117與當地群體種作為試驗對象,這倆個品種的生化成分有待驗證,須有數據支持。現以鮮葉采摘,攤放,及加工工藝試述如下:
1.采摘鮮葉原料全部選用單芽這符合沈老師的研究。
2.鮮葉攤放采用13小時加濕布攤放。
3.加工工藝。選用三鍋連續多功能機,單鍋多功能機,二種機型對比。由于沒有進行手工輔助。從火候來講稍有欠缺。卻剛巧使香氣形成清香與嫩香之間。使商品茶帶有花香和,板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