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地區(qū),揭陽炒茶是一種流行于揭陽的土茶,是很有地方特色的炒青綠茶,主要產自揭東、揭西兩縣(區(qū)),又稱“炒仔茶”。秉承了潮汕茶文化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揭陽炒茶,用的雖是綠茶的做法,追求的卻是烏龍茶的沖泡效果,故而以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潮州工夫茶”來沖泡,能將其真香味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獨特的潮州工夫茶,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征,是獨具特色的潮州茶文化,其技法如下:
潮汕工夫茶十八道步驟
第一道、鑒賞香茗:用茶則從茶藏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于賞茶盤中,鑒賞。
第二道、孟臣淋霖:沸水澆壺身,目的在于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第三道、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撥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是先細再粗后梗。
第四道、懸壺高沖: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第五道、春風拂面:用壺蓋刮去壺口的泡沫。
第六道、重洗仙顏:迅速例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第七道、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觀舞。
第八道、玉液回壺:用高沖法再次向壺里注滿沸水。
第九道、游山玩水:執(zhí)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凈壺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第十道、關公巡城:循環(huán)斟茶,茶壺似巡城的關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濃度一致,且低斟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第十一道、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稱韓信點兵。
第十二道、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第十三道、品茗審韻:先聞香,后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動心”,茶湯香醇甘爽,回味無窮。
第十四道、高沖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復九、十、十一步。
第十五道、若琛復浴:同若琛出浴。
第十六道、重斟妙香:重復九、十、十一步。
第十七道、再識醇韻:重復十三步。
第十八道、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
沖泡后的揭陽炒茶,茶湯黃褐明亮,有些陳茶的湯色甚至與巖茶或熟潽相當,紅艷明亮,滋味芳烈,回甘力強,喝后暖胃但容易肚餓。常喝揭陽炒茶有三大好處:生津止渴,炒茶中的芳香物質很多,進入人體后對體溫有調節(jié)作用,夏天飲用可以生津止渴;炒茶中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而維C可以阻止自由基的產生,從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炒茶中含有的茶氨酸不但可以回甘,還能起到興奮大腦皮層的作用,所以疲乏時喝炒茶可以振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