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價6000元極品茶今年不入滬
利用來滬開炒今年第一鍋蘇州洞庭碧螺春茶的機會,蘇州市農林部門昨天在上海宣布,今年蘇州正宗原產地碧螺春茶的產量雖然可能比去年略有增加,但市場售價仍將穩中有升。同時,從今年起,蘇州市已決定每年從2.7萬畝原產地茶園中精產250公斤極品碧螺春,今年的首批極品茶每500克高達6000元,而且不會投放上海市場。
碧螺春:暖冬增產,但價格仍上升
昨天上午,蘇州市吳中區農林、旅游部門組團來滬推薦當地的特產及旅游資源。作為活動的主要賣點之一,來自當地的資深炒茶師現場炒制了今年上海的第一鍋正宗碧螺春茶,以1200元/500克的象征性單價少量銷售現炒碧螺春。
蘇州市吳中區農林局副局長徐雪棣透露,今年受暖冬影響,洞庭湖2.7萬畝碧螺春茶園的發芽期比往年提前了約10天,考慮到近期的氣象情況,如果不出現大幅升溫的突發性天氣,那么今年全年原產地碧螺春茶的總體產量有望在去年128噸的基礎上有所增加。但考慮到當地茶農在無公害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即使產量提高,今年的正宗碧螺春茶價格仍將比往年穩中有升。具體到時段,清明以前的早春茶價格可能在每500克2000元以上,然后順時回落,但即便到停采時的量產價格,也肯定在每500克1000元以上。
“錯時碧螺春”:品牌化后,量價齊升昨天,當地農林部門還宣布,從今年起,蘇州市已經開始對原產地碧螺春茶的產業開發有新的動作,主要的目的就是增產控價。碧螺春的傳統采制通常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這是因為一旦過了這一時段,由于氣溫升高,茶樹的發芽速度太快,采摘的嫩芽就不再適合炒制碧螺春。徐雪棣說,為了提高原產地茶樹的利用價值,當地已經決定從今年起不再簡單地將過時的茶葉粗加工成炒青廉價出售,而是注冊全新的原產地品牌,推出零售價在每500克200元左右的量產茶供應市場。
據悉,雖然該茶葉的原料來源均為同一產地,但為和頂級的碧螺春有所區別,這種“錯時碧螺春”將以機制方式加工,不再加工成蜷曲、帶絨毛的特有形狀。如果該產業策略實施,那么每年從2.7萬畝茶園中產出的茶葉總量將肯定上升,而且品牌化后的茶葉產值也將增加。
極品碧螺春:最快明年才會供應上海
在昨天的活動現場,洞庭(山)碧螺春茶葉協會還宣布,從今年起,蘇州將每年限產250公斤極品碧螺春主打高端市場。
這種極品碧螺春必須出自洞庭湖邊、果茶兼種的東山或西山茶園,而且茶樹的品種嚴格限定為洞庭群體小葉種,采摘的葉芽長度只能是12毫米……截至目前,蘇州今年只試制了不到100公斤極品碧螺春,由于不對外銷售,雖然據稱的售價在每500克6000元以上,但包括上海在內,今年各公開茶葉市場將不會有極品碧螺春的蹤影。徐雪棣稱,最快到明年,蘇州才可能會向上海市場供應極品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