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魯迅先生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賣出16萬元天價;2005年,張國立的一提普洱茶創造了160萬元的拍賣神話;2006年,剛剛拍完《落葉歸根》從云南回來的趙本山,也買了4噸普洱茶打算收藏……投資普洱茶,給人很多想象空間,卻又模糊不定。
視儲存普洱茶為長線投資
“開業不久,就陸續有人上門來了解這種茶,銷量一直在增加。”在沈陽經營普洱茶茶行的曹先生表示,他的店里,單筆交易額在萬元左右的不在少數。去年年底,開業第一個月就有一位顧客一次買走了兩萬元的普洱茶,而這樣的人已經有十幾位了。“并不是出手萬元買普洱茶的顧客就都是內行,也有一些是聽別人的指點來購買的。這些人之所以一次性大量購買,就是看準了普洱茶的升值前景。”曹先生說,很多購買者不僅是出于收藏的目的,更多的是希望手中的普洱茶能增值,將普洱茶儲存變成了一種長線投資行為。
50年的茶餅=本田車?
“綠茶在烘青的時候,生命就已經終止了;普洱茶在曬青的時候,它的生命才開始。”與一般的茶比起來,普洱茶年代越久價格越高,口感也越好。一塊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餅,身價已經和本田車差不多。在香港的一些茶行里,不經意拿出的一片茶磚就能換來一輛奔馳車。“如果有人肯20萬元賣你一塊1958年的下關餅,那絕對是送錢給你一樣。”曹先生說。
曹先生說,老茶的價格瘋漲已經帶動了新茶的價格,“從現在來看,兩年內的新茶升值空間就很可觀,年平均增長率能在25%至50%之間。去年初收購的80元/個的茶餅,到年底就漲到了120元。”但是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準確投資并非易事。曹先生就曾經幫人鑒定過假普洱茶。“一品我就知道不是普洱茶,甚至連茶葉都不是,只能說是一種山茶科植物。按照進貨價格800元/個的價格,我知道這批貨肯定是虧大了。”
沒有統一的評斷標準
“沈陽的普洱茶行情才開始升溫,與南方城市相比,沈陽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曹先生認為,雖然普洱越久越值錢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要玩轉它,就需要一定的硬功夫。“一些有名廠家生產的高品級普洱茶大多數都沒有被喝掉,而是到了茶商手中被大量囤積。如果有一天大茶商集中拋售這些茶,市場就有崩盤的危險。”北方茶城的一位茶商認為,目前普洱茶市場并不理性。至于眼下興起的投資熱,他覺得大家不要太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