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屬旱地作物,且長年處于肥水條件較好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滋生雜草。雜草的大量繁殖生長,不但與茉莉花爭奪營養(yǎng),且為某些病蟲害提供了寄主,了解雜草的種類、生長情況并及時進行防治,對于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茉莉花產(chǎn)量、減少病蟲害發(fā)生,有著重要意義。茉莉花田雜草種類很多,常達數(shù)十種,下面僅就廣西花區(qū)常見的種類進行介紹。一、雙穗雀稗 雙穗雀稗(Paxpalum distichum L.)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有根狀莖及匍匐莖著地或浮生于水面時,節(jié)上均生根,可伸進水中2米以上。葉片條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4~7毫米。總狀花序2個,呈指狀排列。小穗2行排列于穗軸一側(cè),橢圓形。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 此草常生于水邊及海邊沙土上,為水、旱地常見雜草。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qū))均有分布。 [防除方法] 水田防除同千金子。旱地防除同白茅。二、白茅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L.)Beauv var.mojor(Nees)C.E.Hubb]又名茅草、茅根、絲茅,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 稈直立、叢生,高30~90厘米或更高。有發(fā)達的地下根莖,黃白色,汁甜。葉線狀披針形,邊緣粗澀。花穗上密生白色長絲狀毛。以根莖或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 常生于坡地和荒地上,是蔗地、橡膠園、果園、茶園及綠化地常見的惡性雜草。種子隨風(fēng)傳播,根莖能不斷出芽復(fù)生蔓延。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防除方法] 在白茅三葉期至孕穗前用35%穩(wěn)殺得、20%拿捕凈或12.5%蓋草能200~300倍稀釋液對莖葉噴霧,適合棉花、大豆、茉莉花等闊葉作物和果園施用;用10%草甘膦25~30倍稀釋液對莖葉噴霧,適合果園或拔節(jié)后的蔗地防除。茉莉花園使用草甘膦時,噴頭要加防護罩并進行低位作業(yè)定向噴霧,盡量避免藥液噴到茉莉花枝葉上。三、馬唐 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 又名抓地草、油麻尾,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 稈基部傾斜,著地后易生根,高40~100厘米,光滑無毛。葉片線形至披針形,兩面被柔毛或無毛。總狀花序3~10個,指狀排列于稈頂。穎果橢圓形。通過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 馬唐常見于各類旱作地上。初春出苗,生長迅速,密度大,常嚴重影響作物生長。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 [防除方法] 雜草萌芽前用40%阿特拉津或25%敵草隆200~250倍稀釋液處理土壤,適用于茉莉花園、玉米、高粱、甘蔗地及果園和林地;用50%撲草凈或50%乙草胺400~500倍稀釋液處理土壤,適合茉莉花、甘蔗、大豆、花生地施用。雜草苗期至抽穗期35%穩(wěn)殺得、20%拿捕凈或12.5%蓋草能500~1000倍稀釋液對雜草頸葉噴霧,或用20%克蕪蹤250~500倍稀釋液或10%草甘膦50~65倍稀釋液對雜草莖葉定向噴霧,適用作物參照白茅。四、狗牙根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 又名鐵線草、絆根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 稈平臥地上,長10~20厘米,分枝多,節(jié)上生根,向四周蔓延。花枝直立。葉片條形。穗狀花序2~6個,呈指狀排列于枝頂。花果期6~12月。通過匍匐莖或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 常生長在旱地、水田邊、路旁、草地和河堤上。以匍匐莖繁殖為主,常成片覆蓋地面。是旱作地物、茉莉花、果園、菜地和稻田邊常見惡性雜草。分布于我國黃河以南地區(qū)。 [防除方法] 同白茅。五、牛筋草 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Gaertn] 又名蟋蟀草,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 簇生。根須狀,特別發(fā)達。稈扁圓形,自基部分枝,傾斜生長,高10~60厘米,稈與葉強韌、不易拔斷。葉片條形,葉鞘扁圓形且具脊,鞘口具柔毛,葉舌短。穗狀花序2~7個,呈指狀排列于稈頂,長3~10厘米,小穗呈兩行緊密著生于寬扁的穗軸一側(cè)。囊果卵形,有明顯的波狀皺紋。花果期4~10月。通過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 該草適生于濕潤環(huán)境,為旱作地物、茉莉花、果園、苗圃、菜地的常見雜草。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 [防除方法] 同馬唐。六、筒軸茅 筒軸茅(Rottboellia exaltata Linn f.)又名羅氏草、痕芒,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稈高1~2米,多分枝,基部各節(jié)常有氣生支持根。葉片扁平,條狀披針形至條形,兩面粗糙或被粗毛,中脈粗厚,邊緣粗糙;葉鞘上被白色刺毛。總狀花序圓柱形,單生于莖頂,粗糙,長8~15厘米,無柄小穗嵌生于穗軸節(jié)間與小穗柄形成的凹穴中,成熟后穗軸節(jié)處容易折斷脫落。通過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此草生于濕潤的環(huán)境。甘蔗、花生、番薯等作物常受害。它的植株高大成叢,大量消耗田間養(yǎng)分,遮蓋作物,影響作物生長。葉鞘上的刺毛,人觸之痛癢,使田間管理不方便。分布于西南、華南等地。 [防除方法]同馬唐。七、雀稗 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 Kunth ex Steud)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稈叢生,偶有單生,直立或傾斜,高20~55厘米,節(jié)具柔毛。葉鞘具脊,被柔毛;葉舌膜質(zhì);葉片條狀披針形,兩面密生柔毛。總狀花序3~6個;小穗倒卵圓形,較稀疏地呈2~4行排列于穗軸一側(cè)。谷粒倒卵圓形,與小穗等長,細點粗糙,灰白色。通過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該草生于水濕地,為路旁常見雜草。分布于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等地。 [防除方法]同白茅。八、龍爪茅 龍爪茅[Dactyloctenium aegyptiacum(L.)Willd]又名風(fēng)車草,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根須狀,較纖細。稈基部曲膝狀,有時因節(jié)上生根而伏地,上部直立,高15~40厘米。葉片扁平,兩面生有疏毛;葉鞘扁圓,鞘口具柔毛;葉舌膜質(zhì),具纖毛。穗狀花序2~7個,呈指狀排列于稈頂,短粗,長1~4厘米,草綠色,成熟時帶灰褐色或紫灰色;小穗兩側(cè)略扁,無柄,呈2行緊密著生于穗軸一側(cè),穗軸頂端延伸成一小尖頭。穎果球形,赤黃色。花果期4~11月。通過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此草適生于濕潤環(huán)境,亦耐干旱,常生長在旱作地、荒地和嶺坡上。分布于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臺灣等地。 [防除方法]同馬唐。九、金色狗尾草 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auca (L) Beauv.]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 稈直立或基部曲膝狀,高40~90厘米。葉片條形,葉面近基部處常有毛,葉鞘光滑無毛,葉舌為一圈長約1毫米的柔毛。花序圓柱形,直立,剛毛金黃色或稍帶褐色。谷粒先端尖,成熟時有明顯的橫皺紋,背部明顯隆起。花果期5~10月。通過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 此草常生于較濕潤的農(nóng)田、荒地、山坡和路邊,稍耐旱。生長迅速,易影響作物生長,甘蔗、花生、大豆等作物都常受害。也是稻苞蟲、稻椿象的寄主。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防除方法] 同馬唐。十、南部知風(fēng)草 南部知風(fēng)草[Eragrostis anabilis (L.) Wight et Arn.]別名鯽魚草,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 稈叢生,直立或基部膝曲狀,高20-40厘米。葉鞘松馳,鞘口及邊緣具長柔毛;葉舌短,退化成短毛;葉片條形。圓錐花序長圓形,分枝開展,單生或簇生,枝腋間具柔毛;小穗卵形至長圓狀卵形,含5-8朵小花。通過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 生于荒地和蔭蔽場所,為田邊、路旁、旱作地常見雜草。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qū))。 [防除方法] 同馬唐。十一、旋鱗莎草 旋鱗莎草[Cyperus michelianus (L.) Link]又名白莎草,為莎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 稈叢生,高2-25厘米,扁三棱狀。葉片生于稈基部,葉鞘下部紫紅色。花序密聚成頭狀,具多個卵形小穗,每個小穗有花10-20朵,鱗片螺旋狀排列。果實狹長圓形,有三棱。通過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 此草常生于濕地、水邊和路旁。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華東及華南各省(區(qū))。 [防除方法]此草出土前防除方法同馬唐;出土后用56%二甲四氯600倍稀釋液或20%克蕪蹤500倍稀釋液噴布莖葉。水田防除同異型莎草。十二、香附子 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又名回頭青、雷公頭、芋仔草,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 具細長的匍匐根狀莖和橢圓形或紡錘形塊莖。稈三棱形,高15-95厘米。葉基生,短于稈,葉鞘棕色,長側(cè)枝聚傘花序頂生,具3-10條長短不等的輻射枝。堅果三棱狀,長圓形,暗褐色。通過塊莖或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 此草適生于濕潤環(huán)境,塊莖生活力很強,地上部分鏟除后能很快生長出新植株,為旱地惡性雜草。分布于河北、陜西以南各省(區(qū))。 [防除方法] 該草出土前用85.1%莠丹85~133倍稀釋液或88.5%衛(wèi)農(nóng)200~250倍稀釋液噴灑土壤,并立即混入地表10厘米以內(nèi)的土層;幼苗期用48%苯達松225~300倍稀釋液(適用于禾本科和豆科作物)、56%二甲四氯450-600倍稀釋液(適于禾本科作物)對莖葉噴霧;五葉期至抽穗前用10%草甘膦40~50倍稀釋液對雜草莖葉定向噴霧,隔5~7天再噴1次,適用于果樹、甘蔗生長后期和休閑地。十三、皺果莧 皺果莧(Amaranthus viridis L.)又名綠莧、野莧,為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全株無毛。莖直立,有分枝,條紋明顯。葉互生,卵形至卵狀長圓形,先端微缺或圓鈍,葉面常有“V”字形白斑。花簇排列成細穗狀花序或再合成大型頂生的圓錐花序。種子圓形,略扁,黑褐色。花果期4~11月。通過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此草生長于較濕潤的農(nóng)田。甘蔗、花生、棉花、豆類、蔬菜等作物受害較重。生長迅速,大量消耗土壤養(yǎng)料,影響作物生長。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 [防除方法]此草出土前用24%果爾1000倍稀釋液、50%撲草凈300倍稀釋液(兩者都適于大豆、玉米、甘蔗)、40%阿特拉津250倍稀釋液(適用于甘蔗、玉米、棉花、果樹)或10%甲磺隆或氯磺隆5000~10000倍稀釋液(適用于小麥)處理土壤;出苗后用56%二甲四氯600倍稀釋液(適用于禾谷類)、48%苯達松500倍稀釋液(適用于豆科)或20%克蕪蹤500倍稀釋液(適用于甘蔗地、果園和休閑地)噴布雜草莖葉。十四、刺莧 刺莧(Amaranthus spinosus L.)又名簕莧菜,為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莖直立,高30-100厘米,分枝多,有棱,稍帶紅色,每一葉腋有銳刺1~2枚。葉互生,具長柄,菱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圓錐花序液生或頂生,花淡綠色。花果期4~10月。通過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此草適生于土壤疏松濕潤的地區(qū)。發(fā)生及為害特點同皺果莧。 [防除方法]同皺果莧。十五、蝦鉗菜 蝦鉗菜[Alternanthera sessilis(L.)DC.]又名蓮子草、節(jié)節(jié)花、白花仔,為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莖匍匐或斜升,細長而多分枝,著地的節(jié)生根,常帶紫紅色,有縱溝,溝內(nèi)有柔毛。葉對生,無柄,橢圓狀披針形。花小、白色,聚集成頭狀花序,生于每節(jié)的葉腋內(nèi)。花果期4-10月。果倒心臟形。通過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此草常生于濕潤環(huán)境,生長在旱作地、菜地、稻田邊、溝邊和路旁,常為害甘蔗、紅薯、蔬菜和果樹。分布于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等地。[防除方法]同皺果莧。十六、青葙 青葙(Celosia argentea L.)又名野雞冠花,為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莖直立,高60-150厘米,有分枝或不分枝,有縱條紋。葉互生,具短柄,披地形或橢圓狀披針形。穗狀花序圓柱狀或圓錐狀,粗壯直立,頂生或腋生,通常呈淡紅色至白色。花期4~10月。種子扁圓形,黑色并有光澤。通過種子繁殖。 [發(fā)生及為害特點]此草生于濕潤的農(nóng)田、路旁和荒地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