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紅茶主要有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其制法大同小異,都有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四個工序。各種紅茶的品質特點都是紅湯紅葉,色香味的形成都有類似的化學變化過程,只是變化的條件、程度上存在差異而已。下文以工夫紅茶為例,簡介紅茶的制作工藝。
萎凋
萎凋是指鮮葉經過一段時間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葉成萎蔫凋謝狀況的過程,是紅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經過萎凋,可適當蒸發(fā)水分,葉片柔軟,韌性增強,便于造形。此外,這一過程可使青草味消失,茶葉清香漸現,是形成紅茶香氣的重要加工階段。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兩種。自然萎凋即將茶葉薄攤在室內或室外陽光不太強處,攤放一定的時間。萎凋槽萎凋是將鮮葉置于通氣槽體中,通以熱空氣,以加速萎凋過程,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
揉捻
紅茶揉捻的目的,與綠茶相同,茶葉在揉捻過程中成形并增進色香味濃度,同時,由于葉細胞被破壞,便于在酶的作用下進行必要的氧化,利于發(fā)酵的順利進行。
發(fā)酵
發(fā)酵是紅茶制作的獨特階段,經過發(fā)酵,葉色由綠變紅,形成紅茶紅葉紅湯的品質特點。其機理是葉子在揉捻作用下,組織細胞膜結構受到破壞,透性增大,使多酚類物質與氧化酶充分接觸,在酶促作用下產生氧化聚合作用,其他化學成分亦相應發(fā)生深刻變化,使綠色的茶葉產生紅變,形成紅茶的色香味品質。目前普遍使用發(fā)酵機控制溫度和時間進行發(fā)酵。發(fā)酵適度,嫩葉色澤紅勻,老葉紅里泛青,青草氣消失,具有熟果香。
干燥
干燥是將發(fā)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溫烘焙,迅速蒸發(fā)水分,達到保持干度的過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溫迅速鈍化酶的活性,停止發(fā)酵;蒸發(fā)水分,縮小體積,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變;散發(fā)大部分低沸點青草氣味,激化并保留高沸點芳香物質,獲得紅茶特有的甜香。
此外,正山小種紅茶的采制工藝流程為:采摘萎凋揉捻一發(fā)酵一過紅鍋(炒)一復揉一熏焙一篩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