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記載的茶樹害蟲種類有574種,主要分為食葉類害蟲和吸汁類害蟲兩大類。下文主要介紹目前茶園中經常發生并造成一定危害的害蟲及其防治方法。
(一)食葉類害蟲
1.茶尺蠖
茶尺蠖俗稱拱拱蟲、吊絲蟲,是茶樹的主要害蟲之一。以幼蟲取食葉片為害。1齡幼蟲取食嫩葉葉肉,留下表皮,受害葉呈現褐色點狀凹斑;2齡幼蟲能穿孔,或從葉緣咬食,形成光滑的“C”形缺刻。茶尺蠖一年發生5~6代,以蛹在茶樹根際土壤中過冬,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開始羽化、產卵。為害高峰期集中在5~6月、7~8月、8~9月的第3~5代。高山茶園一般發生較輕,而山塢、避風向陽的茶園或留葉多、茶行較郁蔽的茶園受害較重。
【防治方法】
①生物防治。優化茶園生態環境,盡量減少用藥次數,保護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如鳥類、寄生蜂等。在1、2齡幼蟲期噴施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制劑(每畝用量150億~700億個多角體),或與微量菊酯類農藥混用。噴施蘇云金桿菌300~500倍液防治效果也較好。
②清園滅蛹。在茶尺蠖越冬期,結合茶園翻耕、施基肥,清除落葉,深埋蟲蛹,或在茶樹根頸四周培土10厘米左右,并鎮壓,可防止越冬蛹羽化的成蟲出土。
③燈光、性誘劑誘殺。茶尺蠖成蟲具有趨光性,在發蛾期間可利用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減少產卵量。另外,在發蛾期還可利用性誘劑誘殺雌性成蟲。
④人工捕殺。對于蟲害程度較輕且集中在茶園局部時,可結合茶園日常管理進行人工捕殺。
⑤放雞除蟲。雞吃蛹,也吃幼蟲。在幼蟲期,振動茶叢,使幼蟲吐絲下垂,引雞啄食。
⑥農藥防治。要嚴格按照防治指標進行,成年投產茶園防治指標為每畝幼蟲量達到4500頭。施藥時間掌握在3齡前幼蟲.期,以低容量蓬面掃噴方式施藥,重點防治第4代,其次是第3代和第5代。藥劑選擇:有機茶園或綠色食品AA級茶園可選用2.5%魚藤酮(每畝用藥量150~ 200毫升),0.36%苦參堿(每畝用藥量50~75毫升)。綠色食品A級和無公害茶園可選用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每畝用藥量50~75毫升)。2.5%聯苯菊酯(天王星,每畝用藥量12.5~15毫升),10%氯氰菊酯(每畝用藥量12.5~35毫升)。
2.油桐尺蠖
油桐尺蠖又稱大尺蠖、柴棍蟲、量尺蟲等,是一種暴食性害蟲,是茶樹主要害蟲之一。以幼蟲取食葉片危害。1、2齡幼蟲喜食嫩葉,自葉緣或葉尖取食表皮及葉肉,使葉片呈現不規則的黃褐色網膜斑;3齡幼蟲取食葉片后形成缺刻;4齡后食量猛增,蠶食全葉。在華南茶區每年發生3~4代,幼蟲發生時期為5~11月。成蟲有強趨光性,喜停息在茶園附近的樹干及建筑物墻面上。卵大多產于茶園附近樹木裂皮等縫隙處、茶樹枝干上。幼蟲老熟后,進入茶樹根際土壤中化蛹。入土深度一般在3~5厘米,且集中在茶樹基部周圍30厘米范圍內。
【防治方法】
①人工挖蛹,捕殺成蟲。在大發生時可采用人工挖蛹,減輕下一代危害;在發蛾期,清晨捕殺停息在茶園附近林木及建筑物墻面上的成蟲。
②農藥防治。防治適宜時間掌握在1、2齡幼蟲期,施藥方式以蓬面低容量掃噴為宜,藥劑及用量參照茶尺蠖防治。
3.茶毛蟲
茶毛蟲又名茶毒蛾、毒毛蟲、癢辣子、擺頭蟲,是我國茶區主要的害蟲之一。茶毛蟲主要發生在山區茶園,是老茶區的固有重要害蟲,各地屢有局部發生。幼蟲嚼食成熟葉、老葉及部分嫩葉,喜歡群集取食。1~2齡幼蟲群集在茶樹中下部葉背,取食下表皮及葉肉,被害葉呈現半透明網膜斑;3~4齡幼蟲從葉緣開始取食,使葉片形成缺刻。茶毛蟲每年發生2-5代,南方溫暖地區少數以蛹及幼蟲越冬。幼蟲發生時期為4月
中旬至11月下旬。年發生代數隨年平均氣溫升高而增多。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在11月至次年3月摘除越冬卵塊。1-3齡期檢查并連同枝葉剪下蟲群處死。此方法適宜高山小片茶園應用。
②誘殺成蟲。發蛾期夜間19: 00~23: 00,用黑光燈、電燈或性誘劑誘殺。
③生物防治。利用天敵茶毛蟲黑卵蜂、赤眼蜂在卵期寄生;茶毛蟲絨繭蜂、小胞瘦姬蜂、毒蛾瘦姬蜂等在幼蟲期寄生。捕食性天敵有瓢蟲、步甲、食蟲蝽、蜘蛛等。病原性天敵有細菌軟化病和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也可用蘇云金桿菌500倍液(每毫升含菌量2億孢子),白僵菌(每毫升1億孢子)防治。
④農藥防治。掌握3齡前幼蟲期施藥。有機茶、綠色食品 AA級茶園可用2.5%魚藤酮(每畝用藥量150一200毫升)、0.2%苦參堿(每畝用藥量50~75毫升)。綠色食品A級和無公害茶園可選用2.4%苦參堿+0.8%氯氰菊酯合劑(3.2%蟲殺凈乳油,每畝用藥量50~75毫升)、0.36%苦參堿(每畝用藥量75~100毫升)、80%敵敵畏(每畝用藥量75-100毫升)、2.5%溴氰菊酯(敵殺死)或10%氯氰菊酯(每畝用藥量12.5~35毫升)。
4.茶蓑蛾
茶蓑蛾是茶樹的一種普遍性害蟲。幼蟲負囊取食葉片,.1、2齡幼蟲咬食葉肉,留下一層表皮,葉片受害后出現半透明枯斑;3齡后取食葉片形成孔洞或缺刻,甚至芽梢、莖皮都被吃光。幼蟲活動范圍小,當一叢茶樹被吃光后,就向周圍轉移,因此,易形成為害中心,嚴重時導致局部茶叢光禿。每年發生1-3代,發生時期在6月下旬至8、9月下旬,9月上旬至淡年6月下旬。茶蓑蛾一般在管理不善、用藥次數少、靠近荒山的茶園發生較多。
【防治方法】茶蓑蛾防治的重點是查清發蟲中心,在初發和幼齡蟲期加以消滅控制。
①人工防治措施。可采取冬季逐行檢查摘除蓑囊。
②生物防治??稍谟紫x期噴施蘇云金桿菌或白僵菌菌液(濃度為0.5億一1.0億孢子/毫升),改善茶園生態環境,培養害蟲天敵。
③農藥防治。防治時間掌握在1、2齡幼蟲期。施藥方式以噴灑發生為害中心為宜,一般應將護囊噴濕而藥液不下滴。藥劑選擇:有機茶、綠色食品AA級茶園可用0.36%苦參堿(每畝用藥量50~ 75毫升)、2.5%魚藤酮(每畝用藥量150~ 200毫升)。綠色食品A級及無公害茶園,還可噴施80%敵敵畏(每畝用藥量50~100毫升)、2.5%溴氰菊酯(每畝用藥量15-20毫升)。
5.茶小卷葉蛾
茶小卷葉蛾又叫小黃卷葉蛾、棉褐帶卷葉蛾。幼蟲卷葉結苞匿居嚼食葉肉,留下一層表皮與葉脈,形成枯竭網膜,嚴重時茶樹蓬面枯焦,老熟后即在苞內化蛹。茶小卷葉蛾發生的最適溫度為18~ 26℃,相對濕度80%以上,在溫暖濕潤的條件下容易發生,高溫干旱不利于其發育繁殖。茶小卷葉蛾在丘陵茶區為害較重。
【防治方法】
①采摘滅蟲。根據茶小卷葉蛾幼蟲集聚嫩梢的特點,可采取分批及時采摘的辦法進行滅蟲,機采效果更好。
②生物防治。減少用藥,保護天敵,同時可人工釋放赤眼蜂,噴施微生物農藥如蘇云金桿菌、白僵菌、茶小卷葉蛾顆粒
病毒。
③農藥防治。當每叢茶樹蟲口達到8頭以上時進行農藥防治,掌握在1~2齡幼蟲期蓬面噴藥。藥劑選擇:有機茶、綠色食品AA級茶園可選用0.36%苦參堿(每畝用藥量50-75毫升)、2.5%魚藤酮(每畝用藥量150。200毫升)。綠色食品A級和無公害茶園還可選用80qo敵敵畏(每畝用藥量50~100毫升)、2.5%溴氰菊酯(敵殺死)(15~20毫升)、2.4%苦參堿+0.8%氯氰菊酯合劑(每畝用藥量50~75毫升)。
6.茶刺蛾
茶刺蛾又稱茶角刺蛾,是我國茶樹刺蛾類的一種主要害蟲。幼蟲喜食成葉、老葉。1、2齡幼蟲大多在茶叢中下部老葉背面取食下表皮及葉肉,殘留上表皮,被害葉呈現半透明的枯斑:3齡后逐漸向茶叢中、上部轉移,夜間及清晨常爬至葉面取食,留下不規則孑L洞。茶刺蛾每年發生3~4代,在華南茶區1~4代幼蟲發生期分別為:3月中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至次年2月下旬。成蟲白天棲息在茶叢下部葉背,卵散產于茶樹葉片背面葉緣處。茶刺蛾一般以第2、3代為害較重。
【防治方法】
①結合冬耕施肥,進行清園滅繭。
②發蛾盛期用黑光燈誘殺。
③幼齡期幼蟲用白僵菌或蘇云金桿菌按每畝0.5千克對水100升噴霧。還可采取在茶刺蛾產卵期人工釋放赤眼蜂的辦法進行防治。
④藥劑防治。噴藥時要將藥液均勻噴到茶叢及葉背。用藥種類同茶尺蠖。
(二)吸汁類害蟲
1.假眼小綠葉蟬
假眼小綠葉蟬又名茶小綠葉蟬,是我國茶區分布最廣的一種重要茶樹害蟲。假眼小綠葉蟬以成蟲和若蟲刺吸茶樹新梢汁液,影響茶樹營養物質的正常輸送。一般受害茶園夏秋茶減產10%以上,受害重的減產可達30%~50%,甚至無收。此外,在加工過程中碎、末茶增加,成品率下降,易產生煙焦味,對茶葉品質也有嚴重影響。世代重疊,華南地區每年發生11~13代,無明顯越冬現象。假眼小綠葉蟬適合在溫暖濕潤的氣候下發生,適合溫度為17。28℃,最適合溫度是20~26℃,尤其是遇到時晴時雨天氣。
【防治方法】
①生物防治。保護和培養天敵蜘蛛,主要措施是冬季茶園鋪草、減少農藥使用。
②農業防治。堅持分批勤采,必要時適當強采。因為茶小綠葉蟬主要危害幼嫩芽葉,通過對達到采摘標準的幼嫩新梢進行分批及時采摘,必要時強采,可有效控制茶小綠葉蟬的蟲口。
③藥劑防治。在5~6月害蟲發生第一高峰期前百葉蟲口超過6頭、9~10月第二高峰期前百葉蟲量超過12頭的茶園都應該全面施藥防治。藥劑選擇:有機茶、綠色食品AA級茶園可選用2.5%魚藤酮(每畝用藥150~200毫升)或其他植物農藥、球孢白僵菌。綠色食品A級和無公害茶園可選用10qv吡蟲啉(每畝用藥15~20克)、98%巴丹(每畝用藥40~50克)、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每畝用藥2~3克)、2.5%聯苯菊酯(天王星,每畝用藥20毫升)。
2.茶梨蚧
茶梨蚧為害時以若蟲及雌成蟲固著茶樹枝葉上吸食汁液,嚴重發生時可使樹勢衰退,芽葉稀少,甚至造成茶樹落葉,茶枝枯竭。一般每年發生2~3代,各代孵化高峰期分別為5月上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茶樹蔭蔽、通風透光性差,有利于茶梨蚧生長繁殖。
【防治方法】
①保護和利用天敵瓢蟲、寄生蜂。
②通過茶園管理,抑制蟲口發生。主要措施有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注意排水,增強樹勢。利用修剪、疏枝,剪除蟲枝、枯枝,清除徒長枝、地蕻枝,清蔸亮腳。春茶時及時分批采摘,壓低越冬蟲口。
③合理施用化學農藥。根據蟲情監測預報,掌握在若蟲盛孵至初齡盛期及時施藥,延誤時機則介殼形成,藥效相應降低。有機茶和綠色食品AA級茶園可在非采摘期噴施45%石硫合劑晶體200~300倍液(每畝用藥0.25~0.3千克)。綠色食品A級和無公害茶園可用45%馬拉硫磷(每畝用藥100~125毫升)、40.7%毒死蜱(每畝用藥75~100毫升)。
3.茶橙癭螨
以成、若螨刺吸為害茶樹芽梢和成葉,使葉片失綠,葉脈紅褐,葉面變暗無光澤,葉背多褐色細紋銹斑,嚴重影響茶葉產量和品質,是對茶園危害最大的茶葉害螨。每年發生20多代,世代重疊。一年有兩次高峰,分別在夏茶和秋茶期間發生。據研究分析,茶橙癭螨最適宜在溫度25~27℃、相對濕度85%,時晴時雨,雨天多而雨量少的氣候條件下發生。茶樹生長旺盛,芽葉較嫩,有利于茶橙癭螨取食繁衍。
【防治方法】
①勤除雜草,清除落葉,結合耕作、開溝施肥消滅地面螨蟲。秋后至早春進行輕修剪、疏枝,剪除衰枝、徒長枝,壓低螨口基數。茶季葉面施肥,氮、磷、鉀混合噴施,抑制螨蟲發生。
②藥劑防治。早春檢查螨蟲發生情況,確定發蟲中心。發生季節掌握螨口發生高峰初期,按防治指標施藥。茶橙癭螨:平均每葉有螨20頭;茶短須螨:平均每葉有螨10~15頭;茶跗線螨:平均每葉有螨10頭以上,有螨芽葉率30%以上??蛇x用藥劑:有機茶及綠色食品AA級茶園,可在非采摘期噴施45%石硫合劑晶體200~300倍液(每畝用量0.25~0.37千克)或石硫合劑0.3波美度。綠色食品A級和低殘留茶園還可噴施73%克螨特1500~2000倍液(每畝用藥40~50毫升)、20%四螨嗪(螨死凈)1000倍液(每畝用藥50~75毫升)。
4.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是我國茶區發生范圍較廣的一種茶樹主要害蟲,長江下游乃至華南茶區屢有嚴重發生,局部成災。黑刺粉虱為害時以若蟲定居于葉背刺吸汁液,并大量排泄蜜露于下層葉面上,招致煙煤菌寄生,嚴重時可造成煙煤病的流行,茶園一片烏黑,阻礙茶樹光合作用,嚴重影響茶葉產量和品質。黑刺粉虱在廣東部分地區每年發生5代,多以3齡若蟲在茶樹中、下部葉背越冬。1~4代幼蟲發生期分別為4月中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8月下旬,8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中旬至越冬。
【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通過修剪、疏枝、中耕除草,增強樹勢,增加通風透光,抑制蟲口發生。
②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如寄生蜂、瓢蟲、蜘蛛等。在1、2齡幼蟲期噴灑韋伯蟲座孢菌液,濃度為每毫升含2億-3億個孢子。
③藥劑防治。掌握在卵孵化盛期或成蟲盛期進行。防治成蟲以低容量蓬面掃噴為宜,幼蟲期提倡側位噴灑,藥液主要噴到茶樹中、下部葉背。藥劑可選用10%吡蟲啉2000~3000倍液(每畝用藥量20~30克)、98%巴丹1000倍液(每畝用藥量40~50克)、50%辛硫磷800~1000倍液(每畝用藥量100毫升)、80%敵敵畏800~1000倍液(每畝用藥量50~60毫升)。
5.茶蚜
茶蚜俗稱蜜蟲、膩蟲。為害時,茶蚜聚集在幼嫩新梢葉背吸食汁液,致使受害葉片扭卷、萎縮,伸展停滯,甚至枯竭。此外,茶蚜排泄在新梢上的蜜露招致煤菌寄生,使得用被害芽葉制成的干茶色澤發暗,茶湯混濁,帶腥味,嚴重影響芽葉生長與茶葉產量和品質。茶蚜每年發生25代以上,在華南茶區則多以無翅蚜越冬,甚至無明顯越冬現象。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為害高峰期。茶蚜趨嫩性強,聚集于新梢葉背和嫩莖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葉上的蟲量最多。
【防治方法】
①注重保護天敵資源,強化生態控制。保留茶園周邊植被,茶園鋪草,讓瓢蟲、草蛉、食蚜蠅等天敵安全越冬。幼齡茶園可間作冬季綠肥,招引天敵繁衍,控制春季茶蚜危害。
②投產茶園可采取分批勤采,嚴重發生茶園適當重采,可有效控制蟲口增長。幼齡茶園結合打頂或定型修剪,壓制蟲口發生。
③藥劑防治。有機茶、綠色食品AA級茶園,噴施2.5%魚藤酮500倍液(每畝用藥量150毫升)。綠色食品A級和低殘留茶園還可噴施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每畝用藥量40~ 50毫升)、10%吡蟲啉5000-7500倍液(每畝用藥量藥量10~15克)、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每畝用藥10~15克)、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每畝用藥量12.5~15毫升)。
6.茶黃薊馬
茶黃薊馬是南方茶區主要害蟲之一。以成蟲和幼蟲銼9葉汁液,被害葉主脈兩側出現兩條或多條紅褐色條痕疤,色暗淡,葉質硬脆,嚴重時整葉變褐、焦枯。廣東每年發代,世代重疊,無明顯越冬現象。1~4月蟲口少,5月開升,7~8月遇高溫波動較大,9月下旬開始盛發,10~l1進入高峰期,直到12月下旬蟲口下降。茶黃薊馬趨嫩性強,多在芽及芽下1~3葉吸食。
【防治方法】
①華南地區在4輪芽之前,應重點采取分批及時采摘滅蟲;5~6輪芽應重點進行藥劑防治。
②采摘茶園1~4輪芽,只需結合小綠葉蟬兼治。幼齡茶園5月以后及采摘茶園5輪芽期需及時噴藥。防治指標為幼齡茶園60頭/百梢,蟲梢率30%;成齡茶園1~4輪芽放寬掌握,5輪芽為100頭,百梢,蟲梢率40%。農藥種類:有機茶、綠色食品AA級茶園可噴施2.5%魚藤酮300~500倍液(每畝用藥量150~ 200毫升)。綠色食品A級和無公害茶園還可噴施10%吡蟲啉4000~5000倍液(每畝用藥量15~20克)、35%賽丹1000倍液(每畝用藥量50~75毫升)、98%殺螟丹1000~2000倍液(每畝用藥量40~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