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開篇首句便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嘉者美也,好也。 如何鑒茗陸羽認為“嚼味嗅香,非別也”,他認為用嘴嘗用鼻嗅是 極低級的辦法,陸羽鑒茗之法一是視產地,二是視色,三是視形。茶質優劣與產地關系極大,加土壤結構,酸堿度,日照條 件、氣溫條件。雨水條件等都是決定性因素。所謂名山出名茶, 說明名茶與產地的自然條件宜茶有直接關系。 陸羽鑒茗先看產出地,是很科學的。他視土壤條件鑒茶,認 為“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爛石”大概指砂質土壤,粘泥中混有巖石經充分風化后形 成的粒狀或片狀砂石,這類土壤透水性適中,蓄肥適中,植茶不 瘋長,茶味厚香氣濃。高山區多此類土壤,所以高山多名茶。礫 壤團粒結構好,土質善畜肥蓄水,植茶生長勢旺,但茶身骨輕, 葉薄,香低,味淡。黃土較板結,茶生長不好,產量低,品質 差。陸羽以土質別茶優劣,可謂明鑒。 以種植論高下,須“法如種瓜”;須“三歲可采”,不足三年 的茶樹葉太嫩,茶如青草,不堪飲用;野生者佳,園中人工培植 較次,如今之人參、靈芝,人工培育生長期加倍縮短,產量加偌 增加,而藥功也成倍降低。大自然造化萬物,人工速成焉能鐘靈硫秀! 以口照條件論,陽坡茶受光條件優越,光合作用好,茶質較 優;陰坡“叨光”不多,茶次,陸羽甚至認為“陰山坡谷者,不 堪采掇,性凝滯,結痛疾”。 鑒茗另一法是看色,看形?!恫杞洝ひ恢础吩疲骸瓣帋r陰林: 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葉卷上,葉舒次?!?茶葉色紫、形如筍殼。葉卷者,屬優質茶;反之,色綠、形 如芽。葉展開者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