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銀珍茶采制工藝
一、獨特、精細的采摘技術。在清明前后開園,挑選飽滿、肥壯芽尖打摘,長度在1厘米左右,只采單芽,不能帶葉。嚴防連蒂頭、帶魚葉和采摘“空心芽”。在采摘過程中,力求手勢要輕,存放鮮葉的工具宜選用小竹藍等,確保鮮葉的新鮮度。
二、特殊精湛的炒制技巧。
銀針茶的炒制工藝為鮮葉攤放、殺青、攤涼、初烘、理條、攤涼回潮、復烘、整形等工序。
1、鮮葉攤放。鮮葉攤放是千島銀珍茶制作前至重要的技術環節。鮮葉經適度攤放后,既有利于加工造形,又有利于干茶色澤嫩綠,香氣清幽,滋味鮮醇,提高茶葉品質。還能降低加工成本,減輕勞動強度。因此對當天采來的鮮葉都要經過攤放處理。一般要求攤放在竹匾上,厚度1—2厘米,放置在通風處,6—8小時,鮮葉經攤放后失重約10—15%左右。
2、殺青:采用廣口平鍋(炒龍井茶鍋)或多功能名優茶微型炒茶機殺青。鍋溫120—140左右,投葉量手工殺青150克左右,機殺在0.5公斤左右(五槽茶機)。殺青前,待鍋溫開始上升時,即在鍋壁或槽壁上涂制茶專用油少許,待油揮盡,再投入鮮葉,時間5—7分鐘。手工殺青基本手勢為翻、抖交替進行,抖得要高而散,翻得要勻,謹防因茶芽肥壯而產生“外焦里不熟”等現象。特別強調手勢要輕,切忌手勢過重,茶芽變扁而失去風格。待手握茶葉,葉質已變柔軟且不粘手時即為殺青適度。
3、初烘:對殺青葉要有適當的攤涼回潮過程。然后采用竹制焙籠,并在焙籠上鋪上白沙布,薄薄灑上一層茶葉,烘溫90—80攝氏度,烘時10—20分鐘,中途翻動茶葉一至二次,即可出籠攤涼。
4、理條:可采用手或機器理條。理條是形成銀珍外形獨特風格的關鍵技術。理條的手法是用巧力把茶葉抓帶在手掌內,使其滾動旋轉,逐漸從虎口甩出,直至保持理直條索為止,程度掌握在七成干時,即可起鍋回潮攤涼。理條時,溫度不宜過高,一般掌握在70—80攝氏為宜,否則易產生爆點,甚至焦芽;鍋溫也不宜過低,過低時間延長,色澤灰暗,手勢不能過重,更不要在鍋上磨擦,避免把茶芽壓扁,理條時間8—12分鐘(機器量條的程度掌握與手工基本相同)。
5、復烘:將經過理條的茶葉2—3鍋并用一籠復烘,烘溫60攝氏度左右,中途翻烘一次,時間約10分鐘。
6、整形:將經過理條的茶葉2—3鍋殺青葉并為一鍋,鍋溫掌握的75攝氏度左右(在茶葉不產生爆點的前提下,溫度宜高不宜低,以利增進茶香)。待茶葉受熱回軟后,進行整形。因這時茶葉已達一定干燥度,手勢要輕,用力要勻,用力要勻,以防斷碎。直至成茶含水量在6%(手揉成粉)時起鍋攤涼。經揀剔、輕簸,除去非規格茶和碎片等,并用密閉容器或防潮袋子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