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在齊景公時(前547—前490),雖身 為國相,吃的除了糙米飯和三五樣葷食,此外就是“茗菜”了。 在《晏子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晏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 食,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巳”。同時,茶葉已成為祭祀的珍品。
《禮記•地官》有“掌荼”和“聚荼”以供喪事之用的記載。周王 朝祭祀用的茶,是由居住在四川的民族部落進貢的。據《華陽 國志•巴志》的記載: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伐紂時,聯合當 時居于四川、云南等地的“方國部落”,此后,巴蜀所產之茶便 被列為獻給周王朝的貢品,并記載說:其地“園有芳篛、香 茗”。芳篛是竹子,香茗即茶。這說明至晚在西周初年,我國的 巴蜀一帶巳有了人工栽培的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