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名:茶老人未老
茶齡:5年
職業:民營企業管理
愛好:茶,紅木,中國文化。
2010年開始真正用心的學茶了,那時候只要一有空就會找段老師喝茶,段老師看出我的熱情和誠意,也是很認真的教茶,推薦我看了一本書,何厚余的《用心學泡茶》,自己在辦公室也準備了茶具,中午必泡兩泡,找尋傳說中的最佳出茶點,茶種一般以觀音為主,間或巖茶,紅茶,普洱,普洱以熟普為多,生普也喝,但是苦澀難當,我還好點,有的茶友聽說是生普就不喝了。說起來我有酒精過敏體質,酒量是以錢來計量的,如果非要加上一個數詞,也不會超過5,所以每逢酒局我都是不斷的抱歉。上天對每個人是公平的,酒場失意茶場得意,基本上我什么茶都能喝,身體也能適應,也不會醉茶,甚至無茶不歡。這樣的體質對于學茶有很大的好處,可以在短時間內喝很多款茶;平時不喜抽煙,不能喝酒,味覺也較為靈敏,很快我的品鑒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茶友們也喜歡找我喝茶,共同品鑒,通過與茶友教學相長,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喝到了很多好茶。
一次看電視,很偶然的看到中央臺的一個節目,主持人采訪海峽兩岸的國學名人,談茶,大陸這邊是當時如日中天的于丹,臺灣那邊是以散文著稱于世的林清玄,當時就被深深吸引,兩位原來都是愛茶人,談起茶來,引經據典,尤其林清玄先生講到認真對待每一泡茶,對茶禪一味的深入闡述讓我有茅塞頓開之感,原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也能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寒夜客來茶當酒的情誼,龍井堪醉何須酒的灑脫,一下子在我眼前打開了茶的境界之門,茶與我算是結下今生不解之緣啦。
11年開始,喝茶的人越來越多,大小茶莊也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茶的品種也多了起來,在喝鐵觀音的同時,也經常喝到茶友的金駿眉、正山小鐘、肉桂,水仙、雀舌、奇蘭、姜花香單樅等名貴好茶,說實話,這些名茶真的很好喝,但是基本上是可遇而不可求,即使求到,價格也是非常不和諧。尤其象我這樣,一天沒有幾泡茶就缺點什么的人,壓力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隨著品鑒力的提升,好喝觀音越來越難找了,一起喝茶的一個老茶友向我推薦生普,我說又苦又澀,不好喝;他說那是你沒有喝到好的生普。一次打完羽毛球,我和他一起驅車去武漢市著名的茶葉市場"陸羽茶都"喝普洱,記得第一泡是勐庫戎氏的08年喬木王,初嘗有點苦澀,然后開始回甘生津,和觀音的味道迥然有別,后面又喝了幾泡別的茶,據說是一泡比一泡狠,但是我已經被喬木王打敗了,整個人還在回味剛才的感覺,原來生普也能這么好喝,而且還有最大的一個特點:便宜。一兩百一斤的茶給人的回味超過上千一斤的觀音,于是當即入手戎氏的好幾款生普,當然也是期待普洱生茶的轉化,漸漸開始走上癡迷普洱的道路。
現在,身邊喝茶的人越來越多,茶莊越開越多,茶博會越辦越多,茶網站、茶論壇層出不窮,還出現了一個叫微信的東東,讓茶友喝茶交流更為便利,有時候喝茶只需要發個茶臺的圖片,最好再擺上一餅老班章,肯定不出一刻鐘,定會高朋滿座茶友云集,真是愛茶人的幸事。
寫這篇短文的時候正好是西方的感恩節,微信朋友圈里都是對生活、家人、朋友的祝福和感謝,我也感恩茶帶給我的愉悅,感恩通過茶結識的一班朋友,感恩你們在我高興或郁悶的時候陪我喝茶,我不在云霧就在去云霧的路上,歡迎茶友來云霧品茶交流。好了,終于可以不負萬宜茶人的囑托了,吃茶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