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慢慢品嘗,這是我們新開發的茉莉花香型無果枸杞芽茶,不僅保持了杞芽茶的營養元素和養生功能,更增添了咱們老百姓鐘愛的茉莉花香,口感特別好。”在寧夏杞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看著滿屋子的客人,董事長劉國祥熱情地招呼大家落座,笑容里滿是自豪。
烈日炎炎,當記者來到被譽為“中國枸杞之鄉”的寧夏中寧縣時,隨處可見的紅枸杞正逐漸進入收獲期。而在劉國祥的枸杞芽種植基地,工人們也正在緊張地采摘新鮮的杞芽,一大片濃郁的綠色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清爽。
“要想創業成功,創新往往起決定作用。拿我來說,別人都熱衷于從事枸杞生意,我偏偏相中了"枸杞芽"。”劉國祥說:“現在,我們的杞芽基地面積已經達到1000畝,公司研發的"無果枸杞芽"茶系列產品被譽為"中國福壽茶",消費者的認可度很高,這在以前簡直無法想象。”
的確無法想象,眼前這位被業內稱為“福壽”杞茶王的劉國祥,曾經竟然是一介車夫,每天起早貪黑,裝柴送糞,拉糧運菜。按劉國祥的話說,是多年的勤奮與執著讓他獲得了今天的成功。
1956年,劉國祥出生在寧夏中寧縣的一個普通農家。兩歲時餓昏在田頭,是父母親剝來的樹皮救活了他。上初中時,因為家庭成分問題,成績優異的他被迫輟學,由于腦子靈活、踏實肯干,生產隊選他做馬車夫。有一次,他去外地拉羊糞時,草料意外被偷,馬匹很可能因為饑餓罷工。不到18歲的劉國祥決定連夜趕路,冒著連人帶車翻進深溝的危險,硬是按時返回了生產隊。
“不管干什么活兒,不分高低貴賤,我們都要認真負責,干出個樣兒來。創業更需要認真負責的態度,偷懶耍滑,最后吃虧的只能是自己。”劉國祥說。
在做了七八年的馬車夫之后,為了養家糊口,劉國祥開始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當小工。由于踏實膽大、樸實耿直,人脈也就越來越廣,他逐漸得到了承攬工程的機會,并成立了自己的建材公司。劉國祥走出了貧困的陰影,也有了把家鄉的枸杞事業發展壯大的理想。
2001年,劉國祥來到銀川市參加首屆寧夏枸杞節。當他在展會上第一次看到枸杞菜和枸杞葉茶時,一下子來了興趣。
“當時的枸杞芽,被當做"菜"來推廣。那是寧夏農科院用7年的時間,采用寧夏深山中野生枸杞樹種--天茶樹與中寧優質枸杞品種“寧杞1號”進行雜交,經過800余次試驗研發成功的。無果枸杞芽樹,不開花、不結果,營養成分都囤積在嫩芽之中,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劉國祥發現了商機。
“創業就是要有敏銳的眼光。在中寧縣,從事枸杞生意的人太多了,而枸杞芽還屬于未開發的領域。干別人的沒干過的事,成功幾率更高。”說干就干,劉國祥承包了寧夏農科院的8畝枸杞芽試驗田。當時,他白手起家成立的建材公司正在頂峰時期,突然又轉行到農業領域,周遭朋友一致反對,他卻全身心地投入到枸杞芽事業中。
為了確認枸杞芽的營養價值和市場推廣前景,劉國祥先后找到農業部有關檢驗測試中心、甘肅農業大學重點實驗室及PONY譜尼測試等多個機構。經過鑒定,無果枸杞芽的成分可用“一全”“二低”“三高”來形容。“一全”是說枸杞芽營養成分種類全,總共超過20多種。“二低”指的是總糖含量低、脂肪含量低。而“三高”,則說的是營養成分總含量高,特別是其中的蛋白質含量極高,在已查明的陸地動植物中是非常可觀的。
最初時,劉國祥以“菜”作為枸杞芽的發展方向。2006年,經過一位資深飲食專家的點撥,劉國祥開始將研發重點轉向養生茶方向,經過上千次的試驗,終于拿出了以“營養全面、口感清醇”為主要特色的無果枸杞芽茶。
為了保證枸杞芽茶的綠色品質和天然口感,劉國祥的團隊從擇園、栽種、耕作、施肥、灌溉、防蟲、采收、加工,都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種植和管理。無果枸杞芽茶也先后獲得了一個又一個榮譽。劉國祥說:“這只是第一步,我的長遠目標是打造百年老店,把"中國福壽茶"的品牌做得更大更響,讓更多的人受益無果枸杞芽茶。”
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劉國祥告訴記者,很多人在創業時抱著機會主義思想,往往很難成功。其實,最重要的是毅力與執著,不輕言放棄。如此一來,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困難都會找到解決之道,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