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云洱面坊“突圍”普洱茶市寒冬
面對持續低迷的普洱茶市場,云南茶企、茶商是選擇靜待春暖花開,還是突出重圍?昨天,在昆明舉行的“云洱面坊普洱茶養生面鑒評會”表明,以云南云洱面坊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云南茶企,正以產品創新的方式,“突圍”當前茶市“寒冬”。
十余專家力挺養生面
“普洱茶與通海楊廣面的結合,無疑是云南茶企的一種創新。”這是昨天,云南普洱茶研究會會長張順高代表“普洱茶養生面鑒評會”10余專家發表的評價。
張順高說,普洱茶養生面富含普洱茶營養成分,產品色澤純正調勻。質量細密,消除了傳統面條堿味較重的特點,有濃烈茶香,滋味醇滑爽口,具有美食和養生兩大功能。是普洱茶深加工種的一項重大創新和成果,符合我國產業發展的方向。
去年12月2日,由省普洱茶協會、普洱茶研究會、省老科協茶業分會等單位聯合主辦,云洱面坊有限公司承辦的“普洱茶養生面專家鑒評會”在通海縣召開。當天的鑒評會邀請了云南科技界、茶界等方面的10余位知名專家,對“云洱面坊普洱茶養生面”進行鑒評。
在歷經2個多月的跟蹤鑒評檢測后,10余專家除了給出上述評價外,同時認為,普洱茶養生面是值得推廣、推薦、鼓勵、扶持發展的產品。但由于產能不足等原因,尚未制定產品的企業標準、生產工藝有待完善。因此,建議有關部門給予立項、重點扶持,擴大普洱茶養生面的生產。
年需普洱茶7200噸
在昨天舉行“普洱茶養生面鑒評會”上,云洱面坊公司不僅為到場嘉賓、消費者現場烹煮了普洱茶面,還帶來了新研制開發的面包、甜白酒、糕點等10余個普洱茶系列產品。
“想不到普洱茶還能這樣做,想不到味道這樣好,想不到價格還實惠。”楊竹英阿姨的三個“想不到”,說出了與會者的看法。
云南云洱面坊有限公司董文燦總經理說,去年8月,普洱茶養生面首次上市銷售,到去年年底,僅4個月的時間,銷售額已達500萬元,超出了我預期的結果,同時也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
據董文燦測算,僅去年,云洱面坊的產能就消化普洱茶原料20噸;若按今年5000萬元的產值估算,該公司需普洱茶原料200噸左右。而以通海楊廣面條每天產能500噸,每公斤用茶40克計算,每天需普洱茶原料20噸,年需7200噸。
云南普洱茶協會會長張寶三認為,云洱面坊的創新,不僅使企業的危機得到化解,也給云茶界集體“突圍”茶市寒冬樹立了一個“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