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陳裕珍算不上知名人士;在雙泉名茶園,陳裕珍的職位也不是最高的;甚至在茶藝界,她也不過只有中級茶藝師的資格,但這一切對于陳裕珍來說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她愛茶,發自內心地愛。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原動力,陳裕珍才可能全身心地執著投入。在擔任雙泉名茶園店長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她不僅將店面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創新進取,為茶園的大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成為雙泉名茶園不可缺少的一員大將。
陳裕珍的本行并非與茶相關。1983年陳裕珍步入社會之初,是進入天津著名的五星級飯店水晶宮做服務工作。在這里,外方的專業培訓和嚴格的管理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為她經營理念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95年陳裕珍應聘出國,到新加坡某中餐館參與經營服務,后又輾轉到了南非,也還是沒有離開餐飲業。在此期間,虛心好學的陳裕珍為了吸取更多的文化和管理經驗,又幾次到國外考察。在國外的工作和學習中,陳裕珍有一個意外的收獲,就是發現了中國茶的魅力。中國茶不僅為華人廣泛飲用,而且就連那些地地道道的老外也愛不釋手。
如果說陳裕珍在國外是對中國茶一見鐘情,那么2001年10月受聘到坐落于天津古文化街的雙泉名茶園做店長,可以說是與茶正式結緣了。店長的職責主要是管理店面、送往迎來和組織一些禮儀活動。這對于長時間做餐飲服務業且有一腦子先進理念的陳裕珍來說并沒有太大難度。但陳裕珍明白,對于博大精深的中國茶自己只知道一鱗半爪,這一課是必修的。為此,她充分利用環境虛心學習。由于她的勤奮和聰穎,進步驚人。
短時間內不僅領悟了茶的真諦,而且精通了茶藝,茶藝表演的一招一式,也做得十分規范陳裕珍會一口流利的英語,這為雙泉名茶園的對外交流派上了用場。天津是一個開放的直轄市,往來的外國客人頗多,光顧雙泉名茶園的外國人也不少。陳裕珍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向外國客人介紹中國茶的特點,傳播中國茶藝。在與外國客人接觸的過程中細心的陳裕珍也熟知了對方的飲茶偏好,比如日本或東南亞一帶的客人喜歡烏龍茶和花茶,而美國和歐洲一帶的客人喜歡綠茶和保健茶等等。因此在為外國客人服務的時候,針對性更強了,也更有的放矢了。陳裕珍不光向外國客人推介中國茶,也向他們推介中國水。陳裕珍說得好:“好茶還需好水配嘛。”有一次,一個歐洲商人來買茶葉,陳裕珍趁機向他介紹了雙泉名茶園為泡茶而開發的天然山泉水。這位歐洲商人頗感興趣。于是陳裕珍導引他參觀考察了位于天津薊縣黃崖關長城風景區的薊北雄關山泉水生產廠。實地考察過程中,這位歐洲商人被這里潔凈而無污染的自然環境和遙相呼應的天然的偉人臥像所震撼;對這里的清冽的山泉水更贊不絕口,說:“我從來沒喝過這么好的水。”當下與廠方商定共同開發自然氧氣水項目,這種水含有人體所需的生命能量,可以去病痛驅疲勞,相信不久就會投入批量生產。
由于雙泉名茶園接待的外國客人數量越來越多,陳裕珍每天還要為其他員工義務培訓英語,并鼓勵員工在實踐中學習。一有外國客人光顧,陳裕珍總是讓員工大膽迎上去用英語對話,自己則做好堅實的后盾。
無論做什么,陳裕珍總是追求完美,追求新意。在接受了推出茶宴的任務后,她四處考察吸收借鑒同行的優點,以形成自己的特色。為此她請來了創新意識頗強的特級烹飪技師共同開發這一餐飲項目。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就研究制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獨具特色的茶菜,如“天塔懸云”、“沽水流霞”和“甘露筍尖”等;另外還制作出了茶蛋糕和茶壽面等,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宴。雙泉名茶園的茶宴均以無公害小包裝蔬菜為原料,用純凈的山泉水烹調,外觀頗講究藝術美感,吃一口茶味飄香,富有極佳的營養價值,體現了茶文化和飲食文化的完美結合,受到往來顧客的好評。這與陳裕珍的知人善任、唯才是舉以及刻苦鉆研是分不開的。
在工作中陳裕珍關心員工的生活,是員工的知心人,在生活中她卻不能稱為合格的母親。陳裕珍今年三十七歲,有一個上小學的女孩,由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年沒節沒假日,每日早出晚歸,孩子的事全交給了先生。不過她的先生也毫無怨言,一心一意地支持她實現自己的理想,因為他既愛妻子,也愛茶……人到中年,正是陳裕珍的黃金年華,在愛茶的道路上她無怨無悔,義無返顧。是的,我們需要陳裕珍這樣的全方位的人才,我們更應該學習她對茶熱愛的精神。朋友們,讓我們也像陳裕珍那樣投入地愛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