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與碧螺春之間……
關(guān)于碧螺春的由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jù)說洞庭東山有座碧螺峰,石壁里生長著幾株野茶樹。每年春天,當(dāng)?shù)氐睦习傩斩紩持杩鹎叭ゲ烧粗骑嬘茫绱藬?shù)十年,不見飲用者出現(xiàn)任何異狀,當(dāng)?shù)匕傩丈眢w較之其他地區(qū)還更為健康、強勁。康熙朝的某一年,到了摘茶時節(jié),老百姓又來采茶,茶葉長得特別茂盛,采多了筐裝不下,只好把茶放在懷里。沒想到茶受到體內(nèi)熱氣蒸熏,突然散發(fā)出濃烈的異香,采茶者不約而同驚叫起來:“嚇煞人香!”意思是香到極點了。于是,這種茶便叫做“嚇煞人香”。從此每逢采茶時節(jié),當(dāng)?shù)匕傩諢o論男女老幼,都采茶置于懷中,回家加以精制。有個叫朱元正的當(dāng)?shù)厝耍貏e精于制作“嚇煞人香”,他家的茶葉尤稱妙品,每斤價值三兩白銀。
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南巡,巡撫宋犖負(fù)責(zé)迎接。宋犖是著名詩人,精于書畫,也擅長品茗。他深知康熙不喜鋪張,眼下又是仲春時節(jié),便令下屬去買朱元正家的“嚇煞人香”。康熙來到太湖,正陶醉在洞庭東山的秀麗風(fēng)光中,宋犖進獻了“嚇煞人香”。只見茶條索緊結(jié),卷曲成螺,白毫顯露,銀綠隱翠,煞是可愛。一經(jīng)沖泡,恰似白云翻滾,清香襲人。品飲下來,更覺鮮爽生津,滋味殊佳。康熙隨后問此茶何名,宋犖奏曰:“此乃當(dāng)?shù)赝廉a(chǎn),產(chǎn)于洞庭東山碧螺峰,百姓又稱之為‘嚇煞人香’”。接著解釋“嚇煞人香”就是香極了的意思。康熙說:“茶是佳品,但名稱卻不登大雅之堂。朕以為,此茶既出自碧螺峰,茶有卷曲似螺,就名為‘碧螺春’吧!”
于是,好茶便有了一個相匹配的美麗名字: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