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就必須有工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感覺。在中國,茶是“國飲”,無論是居家還是外出,隨處可見飲茶人。不過現今普及的喝茶,人們大多是喝它的健康,喝它的味道,魯迅先生所提的“工夫”、“感覺”不是人人都能領會的。茶的精髓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已被漸漸淡忘。
茶樓淡忘“茶文化”
樂山人好休閑,休閑活動中又少不了茶,江邊、茶樓、農家樂,只要一坐下來,手邊習慣擱一杯茶。按理說,茶樓是傳承茶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但據了解,樂山中心城區的茶樓,以“茶文化”為經營主題的大型茶樓僅有云頂茶藝館等一二家。其余眾多茶樓幾乎都以棋牌娛樂為主,這種現象在“川人好牌”的大環境下,是在所難免的。人們甚至一說到茶樓,腦中第一個反應就是“打牌”、“搓麻將”。玩樂中,茶反倒成了被人忽略的“附屬品”。這樣,與其說茶樓傳承的是茶文化,還不如說是棋牌文化來得貼切。
茶藝市場滿足商務需求
茶從最初的一種飲品升華到精深的精神層面。人們在品茶的過程中能夠得到美的享受。樂山云頂茶藝館的負責人是一位深諳茶道的高級茶藝師,她開館的初衷是希望有更多的樂山人與她分享茶藝的魅力。2002年開館后,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白領前來消費。忙碌的工作過后,疲憊的白領來此尋找清靜,驅逐身心的疲憊,靜下心來,慢慢體會品茶時的精神境界,最終達到修心養性的目的。在這里領略到茶文化帶給他們的精神享受后,許多迷戀者成了回頭客。有略通茶藝的顧客,還親自動手沏茶,和茶藝師共同探討和交流茶道。在中心城區某通訊公司工作的張小姐說:“每月光顧茶樓的消費在200-300元左右,而挑選一家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的茶樓則比較費勁。事實上傳統茶藝是很精致有情趣的消費項目,完全有經營發展的空間。”
文化與市場可以兼顧
在樂山,將茶文化放在第一位,茶類經營是否能夠更多的贏利,答案是肯定的。筆者看到中心城區有家茶葉專賣店,和其他的茶葉店不同,該店不是單純的銷茶,而是同時推廣茶文化。要泡出一杯真正的好茶,選擇適合的茶具必不可少,因此店面中除了銷售茶葉,更有種種精美的茶具供顧客選購,而且,店里的營業員可為顧客現場表演茶藝,并將泡好的香茶送到顧客手中,供其品味。雖然這里的茶葉動則幾百上千,價格不菲,仍有不少顧客盈門。云頂茶藝館定位為商務,江南人家、小橋流水的等自然、純凈的裝飾風格,柔和的音樂和燈光,與專業茶藝表演渾為一體。女子長嘴壺表演是茶藝館的特色節目之一。同時,結合市場需求,另辟空間經營棋牌娛樂,文化與市場互不沖突、兼而顧之。
投資高收益也大
茶道講究“儉、清、和、靜”,因此茶藝館對景致、燈光、配樂、器具等的要求都比較高。要泡出好茶,必須要培訓出好的茶藝師,而地道的茶具又是茶藝師必不可少的泡茶器具。據了解,某些優質茶具在樂山本地買不到,需從杭州、景德鎮等原產地購得。可以看出,開一家茶藝茶樓,比開普通茶樓的成本更高。高投資為的是得到高回報。經過市場細分,不難發現,能夠對茶藝感興趣的人,具有一定的知識文化素養,多為白領,“商務”的定位是正確的。價格制定應該符合市場需求,在白領消費者所能接受的范圍內實現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