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紫砂文化和茶文化為題材的40集電視連續劇《紫玉金砂》,將于11月15日在央視八套電視劇頻道黃金時段播出。這部由中視傳媒、百越(北京)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資拍攝的電視劇,匯集了國內優秀的創作人員和眾多演藝明星,余秋雨擔綱文學顧問,曾經執導過話劇《中國夢》和電影《蘭陵王》的胡雪樺擔任總導演,秦漢、朱敏怡、何賽飛、張靜初、印小天等實力派演員加盟。
《紫玉金砂》以一把神秘傳奇的陰陽太極壺為線索,講述了揚州潘家兩代掌門人曲折坎坷的人生經歷。圍繞著陰陽太極壺,從潘天賜到潘四爺、從清朝到民國,清朝官員、民國財閥、日本侵略者,各色人物紛紛粉墨登場,演繹了一場扣人心弦的爭壺大戰,弘揚了浩然的民族正氣。幾位主創人員在接受采訪的時候都對這部電視劇充滿信心,他們表示,這部電視劇既有對紫砂文化、茶文化深刻的剖析和生動的演繹,又有曲折動人的故事,一定會吸引觀眾的眼球。
茶館里聊出的故事胡雪樺現在正在西藏拍攝被稱為“西藏的《哈姆萊特》”的新片《王子傳奇》,深夜時分接通他的電話,談起《紫玉金砂》,他一下子興奮起來:“這部電視劇是我和編劇康爾一手抓的劇本?!彼f?!爱敃r,我正在南京大學講課,平時與編劇康爾一起聊天,尋找拍電視劇或電影的題材,有一次我們在茶館里閑聊,突發靈感,說我們就寫寫壺吧。這個創意一下子點亮了我們的思路。我覺得壺特別有中國文化的內涵。在英語中,中國和陶瓷是同一個詞,紫砂就是陶的一種。中國的老百姓都熟悉紫砂壺,一般人的家中總會有一兩把紫砂壺。而有壺必有茶,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與中國的儒教、佛教都有深厚的關系,這個點可以觸及到許多的面,可以寫出好看的故事、豐滿的人物、動人曲折的情節。”
在故事的編織上,胡雪樺和他的合作者下了很大功夫,最初的劇本只寫了民國時期,但胡雪樺覺得這個故事還應該有前傳,所以又加上了清朝的戲,現在這部戲的時間跨度是從清末到民國,這段時間正好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急遽變化的時期,通過茶壺、茶文化來透視中國文化的變化,含義更豐富,歷史感更強了,更凸現出“人是最重要的”作品理念。拍這部電視劇時,胡雪樺也有很大壓力。雖然他19 85年就拍過電視劇,但40集的長篇卻從來沒有拍過,這對他是一個新課題。同時,他最擔心的是紫砂壺拍不好。因為壺不像瓷器有靚麗的光澤,也不像中國書畫那樣漂亮。但后來他到制壺大師呂堯臣家去,看到了許多名壺,那種千變萬化的姿態,壺中所蘊含著的豐富的文化、故事,特別是在一些壺的細節上的精妙變化,讓他感覺完全可以從中變幻出大千世界的情懷,折射出人生百態。甚至一個很細微的點上都可以有中國文化的投影。這些特殊的體驗讓他把握住作品的主線脈絡。
對藝術始終有很高追求的胡雪樺,對拍商業性很強的電視劇并不忌諱,他說:“關鍵是把握時代的氣息要準確,從把握人物的內心動作入手,我并沒有去考慮這個戲是商業的還是藝術的。我認為影視片沒有商業的還是藝術的之分,好的東西都是既有商業性又有藝術性。近年來獲奧斯卡獎的影片,哪個不是商業和藝術兼具?所以這不應是多考慮的問題,關鍵是創作是否從人物出發,能否塑造出人物的血肉和豐滿的內心,從自己的感受出發。首先自己要被感動,才會感動別人?!?/P>
既是“壺癡父親” 又是“奸商兒子”
曾經是《庭院深深》、《幾度夕陽紅》、《煙雨蒙蒙》等瓊瑤劇中“溫柔小生”的秦漢,在這部戲中徹底顛覆了以往的形象,一人分飾兩角,演繹在官場起伏跌宕的“壺癡父親”潘天賜和在商界摸爬滾打的“奸商兒子”潘四爺。
在最初看劇本的時候,秦漢覺得題材很新鮮,而且演的角色跟他以前有很大不同,所以特別有興趣。來到劇組后,導演要求他們先去做紫砂壺,沉浸其中來體驗。后來又到呂堯臣家里,聽他講解壺的故事,這些都讓秦漢對茶壺有了一定的了解。
幾乎所有預先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都說,這次秦漢的表演會給觀眾帶來驚喜。這不僅因為這兩個角色類型都是他以前沒有演過的,而且在對不同人物的把握上有獨到之處,是很大的突破。兩個人物不僅造型不同,在表演時,他還有意識地拉開兩個人的心理差距。他把潘天賜這個人物節奏設計得快一點,潘四爺就比較悠閑一點,一個是官場的大官,一個是商人。讓秦漢感受特別深的是,這個戲選擇的場景都是很有名的古代建筑場景。“有一次在揚州拍的戲,是在一個鏤空玻璃屋子的大廳里,你站在景里演戲,感覺就像那個年代的人?!被蛟S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感受,所以劇中秦漢的表演非常結實,就像圍棋下得很厚實一樣,秦漢的表演完全是演員自己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演戲的狀態,而是生活的狀態。
在拍攝過程中,秦漢拍戲的敬業和藝德讓人敬佩。拍潘四爺死的那場戲,當時是要一個晚上拍完的。拍攝時導演發現湖面上出現了一層霧,感覺很好,所以決定第二天專門來拍霧。到第二天晚上九點到現場,霧卻沒有了,大家就等著,一直到十一點才開始起霧。秦漢就這樣披著大衣在車里等了兩個多小時,拍完這場戲已經是后半夜兩點鐘了。還有一次為了趕一個演員的戲,那段戲秦漢是背影,第二天才拍他正面的戲,他就這樣陪著拍背影拍了一個晚上,為一個普通演員作陪襯。拍完這段戲,導演情不自禁激動地對劇組的其他演員說:“你們知道什么是大演員嗎?這就是大演員!你們要好好學?!?/P>
金嫣然身上有蘩漪的影子
在大學里學的是管理專業,又到北京電影學院上表演專修班,曾經是1988年的“上海禮儀小姐”的亞軍,還擔任過央視《人物》欄目的主持人,目前是國務新聞辦亞洲傳播中心一檔大型時政類談話節目《今天的中國》總制片人兼主持人,朱敏怡的經歷很有些傳奇色彩。這次,她既是總制片人,又是女一號金嫣然的扮演者。
談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朱敏怡描述了這個人物一生的脈絡:秦淮河上的歌妓金嫣然是潘四爺的二太太,早期的金嫣然身上帶有些《雷雨》中蘩漪的影子,而中后期的金嫣然所展現出來的氣質,則慢慢轉變向《日出》里陳白露那樣冷漠而無奈的感覺,但這個人物本質上存在著一種精神上的純真和對愛情的渴望,而這一點又恰恰和《北京人》中的愫芬不謀而合。朱敏怡坦言,雖然此前拍過吳天明的《都市情感》和郭寶昌的《大宅門》續集,但要演好這個人物,對自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朱敏怡說金嫣然是個大悲大喜的人物,經歷了愛情、自殺、出家為尼等各種人生變化,而自己在拍戲的某個階段中就似乎沉溺在這種虛幻的愛情里并攜帶著憂郁的情緒,甚至有時會有“演瘋了”的感覺。比如有一場戲是寫印小天扮演的慧真和尚也是制壺天才,金嫣然為了讓他做“陰壺蓋子”而施展各種計謀,在這場戲里,朱敏怡的表演很有層次,分寸感把握得很好,將劇情步步推進。她讓自己的內心走進角色,完全的激情投入,整個拍攝一氣呵成。朱敏怡表示自己不是那種在乎自己在鏡頭前哪個角度最美的演員,她只是追求一種自然的狀態,她喜歡在那一刻沉醉在歡樂之中的“忘我之境”,拋棄私心雜念地去演戲。
大師親自設計制作道具
在選角上,劇組也經歷了許多曲折,也收到了意外的驚喜。選擇張靜初扮演靈玉就是一個例子。那時正好演這個角色的演員不能來了,于是劇組拿著一大疊照片“海選”,有一張照片讓導演感覺很特別,有點像當初他拍《蘭陵王》看寧靜時的感覺。張靜初來了以后說她剛拍完《孔雀》,當初也不知道她現在會這么紅。張靜初是一個很用功的演員,經常主動和導演來溝通,對人物的理解很有想法。雖然劇情賦予這個人物的東西并不多,但她很有悟性,一點就通。有一場寫她與情人分別的戲,她一時找不到感覺。導演對她說,你失戀過嗎?這樣的分別就像失戀。這樣一點,她很快就找到了人物的感覺。
當初選何賽飛演柳葉也是有顧慮的,因為人物要從17歲演起,年齡跨度大,但何賽飛特別會琢磨,對人物想得很多,經常來和導演交流,有些建議給了導演很好的啟發。有一場戲寫潘四爺和柳葉分別前,兩人在一起品茶。那時柳葉已經懷孕了。為了柳葉如何將這件事說出來的臺詞,大家都很傷腦筋,結果何賽飛想了一句“我帶著另一個品字走了?!逼纷秩齻€口,代表了三個人。這樣的表達很巧妙,也符合當時的情景,大家都一致叫好。
為了這部電視劇,宜興紫砂界提供了陶瓷博物館館藏的歷代大師的真品杰作和當代壺藝大師的得意之作,數量達兩千把,總價值高達上億元。劇中的主題壺“陰陽太極壺”等六把主題壺,是這部戲的藝術總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親自動手設計定做的,其創意和做工都堪稱極品。其中一把道具壺“一摔定乾坤”已在市場上拍出了六十萬元人民幣的高價。在拍攝中,還曾不小心打碎了一口價格昂貴的陰陽太極壺。相信電視劇播出后,這些道具壺也會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