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云和縣云豐鄉潘山頭村農民周水有來說,今年可是個豐收年。他和毛水良等3人開發的12畝高山苗木基地已經投產,以每株茶苗0.2元賣出,光這一項就收入4萬元。欣喜之余的周水有動情地說,要是沒有駐村干部齊榮軍,他的收入不可能那么高。
潘山頭村海拔900多米,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村民主要收入來源就是代料香菇。今年年初,云豐鄉干部齊榮軍被派到該村駐村。剛到村的時候,齊榮軍也是直皺眉頭。他每天都在想:“怎么才能給農民致富多找幾條路?怎么才能使農民的腰包更鼓一些?”
皺眉歸皺眉,齊榮軍卻沒有退縮。漸漸地,他的眉頭舒展開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頭腦中出現了。隨后,他集中精力研究當地的環境和氣候,撰寫出《關于發展高山茶葉苗木生產的可行性報告》。在村兩委會上,村干部一致認可這個大膽可行的想法。
面對這個新鮮事物,村民們心里都沒底。村民毛水良當時就說:“這個東西,我們都沒接觸過,怎么種,怎么銷售出去,萬一到時候沒人要怎么辦?”可齊榮軍沒有動搖,他耐心地說服村民,印發了200多套茶葉種植的培訓資料和銷售資料,自己掏腰包包車帶領村民到松陽茶葉市場、朱村鄉茶葉基地參觀考察。又是一個多月過去了,終于有村民自愿搞茶葉種植了。
齊榮軍心里清楚,這一仗不能輸,也輸不起。只要種植茶葉的農戶遇到困難,齊榮軍總是親歷親為。村民周水有說:“我們3個搞的白茶苗木基地,哪一個環節都離不開齊榮軍,聯系采購種苗時,他給我們墊付種苗款,種植過程中,他給我們手把手地傳授技術經驗,苗木銷售時,他又給我們聯系買家,我們能賺錢,都是他的功勞呀!”
示范的作用是巨大的,村民看到高山茶葉能賺錢,紛紛向齊榮軍請教。在齊榮軍的統計表上,有26戶農戶報名參與明年的茶葉種植開發,這些農戶有的想專門開發銷售苗木,有的想發展茶葉生產,有的想開發茶葉苗木。
面對這些,齊榮軍的心情是平靜的:“作為一名駐村干部,我生怕自己不能給所在的村帶來什么益處,努力去扶持農民富裕起來,我的心愿也就達到了。我自己以前也是農民,對農村的經濟狀況很了解,所以做起來也就得心應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