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靠兩畝茶園起家,滾動發展成為一個擁有資產超過百萬的老板,這就是靈山縣陸屋鎮富久村農民劉煥良給我們的印象。
現年近6旬的劉煥良,說起茶來,滔滔不絕。1996年,生意場所上摸爬滾打了10多年仍無建樹的他了解到,茶葉市場將出現新的轉機。于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決定在自家僅有的兩畝坡田上種了茶。他的這一提議立即招來了家人的反對。村里有人說他放著好好的生意不做,回家種茶是走“下坡路”。面對家人的反對和別人的冷嘲熱諷,劉煥良還是堅持把他的那兩畝茶園作為“寶貝”來侍候。
1998年春,他茶園可以采摘了,他除了采摘一部分賣給鎮的茶廠外,留下一部分自行試制。無論是普通群眾還是茶葉經營的老板、品茶方面的行家,他都努力邀請品嘗他自制的茶葉,那怕是送上門去?!皝恚纫槐琛睅缀醭闪怂敃r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劉煥良的茶葉香濃,實際是人情味濃,不少人都愿意提個意見或建議 。慢慢地,劉煥良從一個茶葉加工的門外漢成了行家里手,也逐漸萌發了自己辦茶廠的念頭。
劉煥良經過一番市場調查,2000年春一下子投入了7萬多元、買回了100多萬株茶苗,除了自己種植的20多萬株外,其余的80多萬株茶苗全部發放給周圍的農戶,商定到茶葉采摘時才扣除茶苗成本。他這一獨特的策略,使他的茶園面積擴大迅速擴大到200多畝。同年夏天,他建成了自己的茶廠。
天道酬勤,2002年,劉煥良第一批春茶投放市場。由于他所生產的茶葉內質好,很快便銷售一空,除去成本后,劉煥良賺了第一筆做生意的5萬元。挖到茶葉第一桶金后的劉煥良,堅定了發展茶葉的信心。現在他的茶廠已能做出螺茶、松針、毛峰、曲毫等市場看好的高品質茶葉。2005年,他又接手了鎮上一個茶葉基地,使茶園面積達到400多畝,茶農達到100多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