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記者來到鳳岡縣綏陽鎮金雞村,沿途一片片新辟的茶園散發著泥土的清香,一株株新栽的茶苗在風中搖曳。在黑水組的一塊茶園里,一青年正獨自為新栽茶苗覆土、剪枝,忙得不亦樂乎。他正是幾天前從廣東打工回來的金雞村黑水組村民艾鴻。
金雞是當地出了名的干旱地方。2003年,該村遭受到嚴重旱災,艾鴻一家五口僅有的五畝田地七成絕收。這一年,艾鴻便背起行囊,懷著自己的夢想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談及四年來的打工經歷,他說:“沒有技術出門去打工,那憑著體力掙錢的辛酸,一言難盡。”他先后到過海南、廣東,做過保安,干過建筑,從事過燈飾加工等,盡管他吃苦耐勞,但沒有專業技術,月工資不足1000元,除去花銷,每月囊中都是所剩無幾。他說,他開始進的幾家公司,工資都是很低,而且上班時間不少,規定得很嚴,但苦于要吃飯,只得干著掙一點生活費。
“出去打工幾年,沒想到家鄉有這樣大的變化。”艾鴻說,柏油路通到家門口,還搞起“四在農家”,吃水用水不用挑,走村串戶不濕鞋。現在不但不交糧了,種茶政府還要補貼。艾鴻出門打工這幾年,當地黨委政府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并以“四在農家”為載體,在黑水組創建示范點,積極引導群眾建設新農村。今年,金雞村被規劃化為全縣8個茶葉專業村之一,并納入了中央財政支農資金項目。在一系列種茶優惠政策的激勵下,全村又掀起了種茶熱潮。
艾鴻回家短短幾天時間,就將自家的3畝多田地栽上了茶苗。“黨的十七大為我們新農村建設描繪出了美好藍圖,只要積極響應黨委政府的號召,就一定能享受到更多的優惠政策。”他決心在家種茶的想法不僅得到了家人的支持,還說服了妻子,主動辦理了獨生子女證。他說:“現在農村政策好了,家鄉的環境也變好了,創業機遇也很多,只要有在外打工的干勁,就一定能早日致富。”他已做好了來年的打算:建好沼氣池;把家庭養殖與沼氣的利用結合起來,適當搞點養殖,精心管好自己的幾畝茶園并逐步擴大規模;爭取學習掌握一門種植或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