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陶壺無疑是指“世間茶具稱為首”的 “唐貢山茶”即是因在唐代生產貢茶而名之日“唐貢山”、“唐貢村”出產的陽羨茶;而玉女潭水,相傳潭水甘甜清冽,是終年不竭的山泉水。
宜興既出產紫砂壺,又有佳茗、甘泉,同時擁有壺、茶、泉“三絕”。自古以來,人們對茶具中茶壺的選擇以“陶器為上。錫次之”。“茶壺以砂土為上,蓋既不奪茶香,又無熟湯氣”。“茗注莫妙于砂,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從這些文獻和文人的筆墨中可以看出,最理想的泡茶茶具應該首推宜興紫砂壺。
中國人不輕易言道,而茶為道。在唐朝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修身養性之道。秦漢時期<神農食經>記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唐代(茶經云)“記載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寫道”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清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茶使人產生一種神清氣爽、心平氣和的心境,在虛靜中與大自然融涵玄會,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那時茶器與食器不分。隨著飲茶風氣更為普及,茶器日趨工巧,唐代末年出現了飲茶最理想的茶壺——紫砂壺,以紫砂泥為原料,經藝人精心制作,其壺顏色紫紅、質地細柔,造型古樸,澤地典雅,貴如鼎彝。宋代的紫砂壺已。
紫砂壺本來僅僅是一種盛放茶湯的容器,一旦飲茶活動進入了人們精神生活的領域,成為一種藝術,于是有關茶活動的種種載體與媒介,包括紫砂壺就成為一種藝術品。伴隨著明太祖朱元璋“廢團改散”的政策,碾末而飲的唐煮宋點飲法,變成了以沸水沖泡茶葉的飲法。由于飲茶風格及方式的改變,對紫砂壺的興起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紫砂壺樣式繁多,各有特色,博得人們”一壺在手,愛不忍釋”的稱頌,特別推崇,紫砂壺與茶文化的結合,使紫砂壺成了盛行的上品,數目多,流傳廣。
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與茶健康 茶葉分類 茶的起源 茶的歷史 茶葉百科 茶具品牌 紫砂茶具 紫砂茶杯 紫砂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