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中的綠泥,胎質輕疏,透氣性和吸水性都很好。根據開采礦層的不同,綠泥可以分為本山綠泥、段泥、芝麻段泥、老段泥等。所謂的團泥,就是綠泥和紫泥混雜共生在一起的泥料,制成后便是段泥,也叫團泥。包括本山綠泥在內的綠泥紫砂壺,因散熱快、透氣性好的優點,特別適合沖泡綠茶、青茶(烏龍茶)、花茶等茶類,壺型推薦石瓢、仿古、睡蓮壺等。
上世紀90年代,宜興丁蜀鎮在修建陶都路時,發掘出了穿越于黃龍山和青龍山之間的紫砂陶土,由于主要是在降低該路段的陡坡工程中發現的,于是人們將其稱為“降坡泥”。與段泥一樣,降坡泥屬于“紫泥、紅泥、綠泥”三大泥料之外的共生泥料,是紫泥、紅泥和段泥的共生礦,色澤雜駁,光怪陸離,透氣性極好,適合沖泡的茶葉有鐵觀音、武夷巖茶和普洱熟茶,泡出來的茶湯口感純正。根據原礦中不同泥料所占比重,降坡泥可分為降坡紅泥(紅降坡泥)、降坡團泥、降坡綠泥(黃降坡泥)。
紅泥具有質密度大、質堅細膩的特點,包括朱泥、朱砂泥、石黃泥等等。這些泥料的內在結構不同,其含有礦物質鐵,燒成顏色屬于紅色,所以統稱為紅泥類。其中,朱泥一般目數較高,密度大,對高香型茶品的香味吸附損失少。經高溫燒結的扁圓朱泥壺,益茶性,聚熱揚香,是青茶(烏龍茶)的好伴侶,如沖泡鐵音。
朱泥紫砂壺號稱“泡鐵利器”,是喝鐵觀音的最佳選擇,泡出的茶香味撲鼻。壺的容量應在200CC以下,壺型宜矮不宜高,可選西施、文旦、小仿古、小石瓢、四方抽角等,這類紫砂茶壺均能表現茶香特質,平順釋放出鐵觀音的茶韻花香。用朱泥壺泡鐵觀音茶,不宜選用高筒直壺,因為高筒壺倒茶時易形成殘留,釋放出茶單寧,造成茶苦澀。
三大泥料之一的紫泥,可塑性強,泥胚韌性高,適宜塑造各類紫砂壺型。通過不同的礦層煉制,紫泥可以分為底槽清、紫泥、清水泥、黑星土(砂)等。溫良親和的特性,使得紫泥適合沖泡任何茶葉。如果是200CC以下容量的紫泥壺,譬如小仿古、小文旦、漢扁等,更適合選擇泡烏龍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