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會疑惑買到的祁門紅茶,打開后發現干茶是碎的,這代表它的品質低劣嗎?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祁門紅茶為什么是碎的。
祁門紅茶的“碎”
祁門紅茶按外形及工藝可分為三個品類,分別是傳統祁門工夫紅茶、祁紅香螺、祁紅毛峰。
而祁門紅茶的“碎”常見于傳統祁門工夫紅茶中,祁門工夫紅茶的干茶長度一般在0.6-0.8cm左右,是在祁門紅茶的初制基礎上,經過更為耗費工時的“精制工序”制作出來的,條索緊細,長度大小基本相等,在肉眼看來,遠比一般的茶葉要小,所以才會給大家“碎”的印象。
1、迎合外銷需求
祁門紅茶是紅茶中的極品,至今已經有百余年的生產歷史,在國內外均享有盛譽。而祁門紅茶的“碎”也與其創制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祁門紅茶創制之初,即以出口為主要目的。歷史上的祁紅,也正是以外銷為主。歐美的外國人喝茶,并不像中國人那么注重沖泡觀形之類的,而是習慣以茶包形式過濾茶葉,或是煮茶調飲以更好地釋放茶葉內含物質,切斷篩分的祁門紅茶碎茶正好符合外國消費者的這一口味。
2、符合國際等級標準
國際上紅茶的等級標準評判是以機器進行分級篩選的,與中國傳統紅茶采用的原料標準并不一樣。當時的中國還很落后,處在工業革命的萌芽狀態,而為了符合國際上的等級標準,我們的祖先硬是利用原始的工具,在精制祁紅的過程中創造性的揉入了切細、篩分、拼配、官堆等浩雜繁復的工序達到了國際市場的需求,因此說,祁門工夫紅茶的“碎”是一種世界性的消費需求。
祁門紅茶是怎樣做成“碎”的?
祁門紅茶的“碎”是取決于它的制作過程。傳統祁門工夫紅茶的制作步驟多而繁瑣,要求精細,很費時間與精力。初制四個工序之后,精制環節多道工藝。
傳統手工精制工序主要有:初抖、分篩、打袋、毛抖、毛撩、凈抖、凈撩、挫腳、風選、飄篩、撼篩、手揀、拼配、補火、勻堆、裝箱等。
現代機器精制工序主要是:毛茶補火、滾篩、毛抖、分篩、緊門、套篩、撩篩、風選、揀剔、拼配、補火、勻堆、裝箱等,循環往復,將祁紅工夫逐步分級,也就形成了祁紅工夫比較“碎”的干茶外形。
不“碎”的祁門紅茶
隨著時間的推移,祁門紅茶的主要消費市場由國外轉至國內。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最近十幾年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創新的“新派祁紅”。
創新祁門紅茶較傳統祁紅工夫從外觀上來看,條形更加完整秀美,口感和香氣更適應大眾,“祁紅香螺”和“祁紅毛峰”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其實祁門紅茶的“碎”并不代表它的品質不好,也不代表你買到的是假的茶葉。
它只是為了迎合不同的消費者需要,從而進行的在工藝上的改良。如果你是資深的老茶客,喜歡醇厚濃郁,不是十分在意外觀的,可以選擇“祁門工夫紅茶”;如果你在意外觀的優美和沖泡時的美觀,那就選擇“創新型的祁紅”。
不管你選擇的是哪種,祁紅的“香”還是那個“祁門香”,這味“香”,從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