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云南滇紅,相信很多人都會回味起它甜意高顯的香氣和略帶苦澀味的醇厚口感。一直以來,云南滇紅憑借著上乘的品質,由此成為中國紅茶的代表。不過雖然云南滇紅整個品類皆聲名遠播,卻獨以鳳慶滇紅為最高工藝水準,甚至曾作為國禮贈以英國女王。
一、歷史悠久的鳳慶滇紅
鳳慶縣(即明清時期的順寧縣)是聞名于世的滇紅茶故鄉,也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茶產區之一。1913年以前,由于栽培茶樹制作茶茗歷史悠久(例如鳳慶縣小灣鎮錦繡村香竹箐古茶樹迄今已有3200歲),鳳慶曾一度成為臨滄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鳳慶茶早在明代的《滇略》、《徐霞客游記》,清代的《滇南新語》和民國的《順寧縣志》等著作中都有記載和高度評價。只是那時的鳳慶茶均為綠茶類的曬青毛茶,而且多為自產自用。
云南紅茶于1937年才開始試制。當時處于抗戰期間,由于祁門等出口茶產區淪陷,中茶公司為開辟新貨源,派專員馮紹裘和鄭鶴春到云南考察。馮紹裘看到鳳慶周圍茶樹成林、芽壯葉肥、白毫濃密,就試制了紅、綠兩個茶樣,其湯色、香氣皆優,由此鳳慶滇紅誕生。
同年,順寧實驗茶廠(今鳳慶茶廠)建立,首批生產500擔銷往英國,滇紅以每磅800便士的最高價格售出而一舉成名。
1986年英國女皇伊莉莎白到云南訪問,當時的云南省省長和志強將鳳慶滇紅作為禮品贈予女王,被女王視為珍品,并帶回英國宮中儲存于玻璃器皿中玩賞。
二、好山好水產好茶
鳳慶縣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高度在海拔919~3098米之間,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3~15℃,年降水約1200mm,有雨熱同期,干涼同季的特點。
從整體來看,鳳慶縣氣候相對溫和、日照充足、雨量集中、干濕分明,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四季如春”之稱,這種立體的氣候狀況孕育了鳳慶復雜多樣的生態環境和植被類型。
而鳳慶茶區的晝夜溫差懸殊,有“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的特點,且地森林茂密,落葉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層,土壤肥沃,致使茶樹高大,芽壯葉肥,著生茂密白毫,即使長至5~6片葉,仍質軟而嫩。
在這種環境下生長出的大葉種茶,菁酚類化合物、生物堿等成分含量高,居中國茶葉之首,較為適合用于制作紅茶,且鳳慶的滇紅茶還是甄選鳳慶早春純芽尖精制而成。
三、精雕細琢造滇紅
鳳慶滇紅以大葉群體種為原料,其工藝一般需經過“鮮葉→萎凋→揉捻→發酵→干燥”四大步驟。
萎凋是滇紅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形成滇紅茶香氣的重要加工階段。經過萎凋后的滇紅葉片柔軟,韌性增強,青草味消失,茶葉清香欲現。
在揉捻過程中,滇紅茶葉由此成形并增進色香味濃度。而經過發酵后的滇紅,葉色則會由綠變紅,并形成滇紅茶紅葉紅湯的品質特點。此時的茶葉嫩葉色澤紅勻,老葉紅里泛青,青草氣消失,具有熟果香。
最后,需要采用高溫烘焙,使茶葉迅速蒸發水分,以達到保質干度的過程。干燥這步的目的有三:
(1)利用高溫迅速鈍化酶活性,停止發酵;
(2)蒸發水分,縮小體積,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變;
(3)散發大部分低沸點青草氣味,激化并保留高沸點芳香物質,獲得滇紅茶特有的甜香。
對于優質的滇紅成品來說,鮮葉原料是基礎,萎凋適度是前提,揉捻充分是關鍵,發酵協調是中心,兩次干燥是保證,簡稱初制把五關。這“初制把五關”關關要相連,環環要相扣,制作工藝要求極高,也因此代表了中國紅茶制作的最高工藝水準。
在初制的基礎上,滇紅毛茶會被再加工制成滇紅功夫茶,又經揉切制成滇紅碎茶。
四、醇厚香鮮品滇紅
鳳慶滇紅茶以一芽一葉為主制作而成,其芽葉肥壯,以條索緊結、潔凈齊整、金毫多顯、色澤烏潤者為好。泡開后,湯色紅艷,滋味濃烈,香氣馥郁,沖泡后可觀察到葉底肥厚,紅勻有光澤。
鳳慶滇紅茶口感香氣甜醇,滋味鮮爽濃烈。沖泡三四次香味不減,儲存幾年仍味厚如初。也因此,鳳慶紅茶自問世以來,備受海內外茶友青睞。
除了滋味醇厚香氣馥郁之外,滇紅茶還有抗氧化作用,尤其是對心臟更是有益,抗衰老效果也很好。因此無論是為滿足口腹之欲,還是為了強身健體,時常飲上一杯鳳慶滇紅,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