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介紹
蒙山是中國種茶業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蒙山茶祖師吳理真好開始在蒙頂馴化栽種野生茶樹,開始了人工種茶的歷史。唐宋時是蒙山茶的極盛時期。從唐玄宗天寶元年(724年)被列為貢品,作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專用品,一直沿襲到清代,歷經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間斷。在民間,蒙頂茶歷來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來之物。因此,歷史悠久的蒙頂茶被稱為“仙茶”,蒙山被譽為“仙茶故鄉”。
蒙頂茶的聲名遠揚使之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誦的對象。在我國,贊茶的名聯佳句首推以民諺方式流傳甚廣的“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琴茶》詩有“琴里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的吟唱。唐代黎陽王《蒙山白云巖茶》詩有“聞道蒙山風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的概嘆。
宋代詩人文同《蒙頂茶》詩有“蜀土茶稱圣,蒙山味獨珍”的贊頌。唐宋大家孟郊、韋處厚、歐陽修、陸游、梅堯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為題的詩文。明清時代的詩文題詞則更為豐富,當代詩人、文學藝術家也留下了許多吟誦蒙山茶的華章佳句。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獨具的蒙山茶文化。
位于四川雅安名山縣,是世界茶文化圣山,是茶文明發祥地。西漢(公元前53年)茶祖吳理真在這里開人類種植茶樹先河,從唐代到清末,中央朝廷祈天祭祖專用茶源于皇茶園。“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傾倒億萬茶客。佛經“蒙山施食儀規”,供佛用“蒙山雀舌茶”皆源于此。中國茶經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遍及五湖四海。
烏龍茶制法
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制法,其品質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的鮮濃,又有綠茶的清香,素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形成烏龍茶的優異品質,首先是選擇優良品種茶樹鮮葉作原料,嚴格掌握采摘標準;其次是極其精細的制作工藝。制作程序有晾青、搖青、殺青、包揉、揉捻、烘焙。烏龍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為“跳動做青”“搖動做青”“做手做青”三個亞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