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叫巖茶存放后就有價值,也不是什么品種做出的巖茶都具有陳放價值,更不是陳放的時間越長就更有價值,這是一個從環境、品種到包裝出品全過程為陳放而為之的價值鏈條,一節斷了都玩完。
一、必須是傳統工藝制作的茶。
即每一道工序都必須嚴格按照傳統工序標準去做,特別是焙火要焙透焙足。因為經過燉火(低溫久烘/文火慢燉)后,能起到提高香氣,熟化香氣并鞏固茶葉品質的作用,這樣的茶耐儲存不易變味。而清香型的武夷巖茶由于輕發酵輕焙火,雖然香氣很好,但存放時間久了會出現“返青”的現象,原有的香氣變成青澀的陳味。因此不適宜久存,建議當年之內喝完較好。
提醒:傳統工藝并不是指全手工工藝,精髓是做青到位(發酵和走水拿捏得恰到好處)、焙火到位兩個關鍵點。千萬不要選擇培火過重也就是碳化的茶品,這種茶品本身已經不具有活性了。而且碳化的巖茶喝了以后對人體還有害。
二、品種適宜的茶才有存放價值。
考慮到茶葉陳放以后其香氣會減弱,但水質會更加厚醇,潤滑,所以可以選擇如:水仙、老樅水仙、肉桂、奇種等在水的方面表現較好的品種。
有一些品種的茶并不適合陳化。如現在很多高香的品種茶。黃觀音、丹桂等茶品因其偏向香氣而水質不是很好,所以在陳放巖茶時應盡量少考慮或不存放此類茶品。
三、品質較好的茶才有存放價值。
時間不是點金的手指,可以把任意品質茶都變成好茶。比如品質好的茶內涵豐富,口感厚重,經過存放會更醇和、層次感強。而差的茶本身香氣滋味就淡薄,甚至粗雜,隨著時間推移,也許跟自身相比滋味會變得醇些,但并不能完全改變它粗雜的本質,而且,滋味會更加的淡薄。所以,品質差的茶即使存放年頭再久也意義不大。
品質好的茶,一定是環境好、品種純、用料正、工藝佳、包裝嚴等等方面都不會差的。垃圾存放100年還是垃圾,品質好的茶是陳放出好老茶的前提。
四、需要正確的存儲方式。
陳年武夷巖茶的存儲方式相當講究,首先要挑選優質的精制茶密封儲藏。在潮濕地帶的武夷山一般從第二年起,年年焙火后再密封儲存,以去除其水份及表面的雜味,五年后則隔年焙火,二十年后不復焙火,在陰涼通風,干燥無異味的環境下密封保存即可。當然,什么時候焙火,要根據當地地理環境、陳放環境、茶葉含濕量等不同情況考量,兩年、三年一復焙也可以。如有條件,每次焙火后最好用內膜兩層的木箱裝箱以蠟封口,再放入米倉內儲存。而如果是在北方較干燥的地方存放,則完全可以不復焙(在茶本身含水量低于5%,包裝密封得當的情況下),這樣存放的陳年巖茶會更具風韻!
對于少量陳放巖茶的茶友,我們建議,對選擇好的茶品進行小包裝,1斤或5斤一包,并密封。然后再把這些茶存放在一個具有密封條件的大容器里面。這樣,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打開一個小包裝進行品飲,了解茶品陳化的程度及在這個過程中茶品的變化,同時又可以保證其他茶品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