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級標準
黃金桂,又稱黃棪(旦),原產于安溪羅巖,于清咸豐年間(公元1850~1860年)創制。葉片很薄,葉片未采摘時顏色就已經偏黃。外形:條索細長尖梭且較松,體態較飄,不沉重,葉梗細小,色澤呈黃楠色、翠黃色或黃綠色,有光澤。有“黃、薄、細”之稱。
內質:湯色金黃明亮或淺黃明澈。香氣特高,芬芳優雅,常帶有水蜜桃或者梨香,滋味醇細鮮爽,有回甘,適口提神,素有“香、奇、鮮”之說。
葉底:黃綠色,葉片先端稍突,呈狹長形,主脈浮現,葉片較薄,葉緣鋸齒較淺。
最核心特征:干茶比較輕;傳統黃金桂的茶湯有水蜜桃香味;評葉底,發現葉片薄,呈狹長形。
存儲方法
黃金桂是一種極易與空氣中的水分發生作用的茶葉,如果保存不當,極易發生變質。造成變質的因素有溫度、濕度、異味等。在貯藏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三個事項。
1.流通的空氣
流通的空氣中有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葉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葉變化;要注意周圍環境不要有異味,否則茶葉是會變味的。
2.恒定的溫度
黃金桂放置的溫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溫度應以當地環境為主,不用刻意地人為創造溫度,正常的室內溫度就好了,最好是長年保持在攝氏20—30度之間,太高的溫度會使茶葉加速發酵變酸。相對來說,春、夏、秋三季黃金桂的變化會比冬天變化快,無論什么時候,黃金桂不可被太陽照射,在陰涼處為好
3.適度的濕度
現在好的黃金桂都講究要“干倉”存放,“干倉”就是指在干爽的環境中存放,忌濕。太干燥的環境會令黃金桂的陳化變得緩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濕氣。在較為干燥的環境里,可以在存放茶葉的旁邊擺放一小杯水,令空氣中濕度稍微增大。
但是太過潮濕的環境會導致黃金桂的快速變化,這種變化往往是“霉變”,令茶葉不可飲用。濕度應人為相應控制,年平均濕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帶溫暖的海洋性氣侯,濕度在梅雨季節會高于75%,所以更應注意及時開窗通風,散發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