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鐵觀音的人很多,大家也越來越喜歡喝傳統工藝鐵觀音,但是接觸過傳統制作工藝的人其實并不多,更別說知道如何制作出來的了!今天我們到著名的傳統工藝制作產地——祥華,帶領大家一睹傳統工藝全過程。
1、采摘標準一心兩葉,或一心三葉。
2、曬青,在傍晚陽光不強烈時曬。最好不直接放到水泥地板上,以免溫度太高燙傷茶青,在竹篩上要經常翻動茶青,以做到均勻曬青,一般以第2葉有點蔫有標準,或是以失水率7%-10%左右為佳。制茶師傅要有足夠的經驗,曬青不足或過頭均不行。
3、搖青,傳統手工搖青,古老做法一般不記時,以搖晃次數要計量單位。現在主要采用的是搖青機,有利于準確控制力度。搖青后要靜置,靜置2.5小時左右,開始第2次搖青,再靜置,如此反復搖青4次。第4次搖青靜置2小時后的茶青,能看到茶葉明顯的發酵情況,邊上發紅的地方,就是“綠葉襄紅邊”的形成原因了。發酵過程,當地人叫“走水”。
4、殺青,何時殺青很關鍵,早了“走水”不足,茶葉可能帶青味,晚了可能茶湯勁道不足,這是體現師傅水平的重要環節。殺青后的葉子,要很好的把握出鍋時間,把握不好,可能沒熟透或有焦糊味道。
5、揉捻機,殺青后第一次揉捻用的工具,適當的揉出茶汁,為后年的揉捻做鋪墊(揉掉茶葉芽心部位,茶湯不苦,揉掉發酵過度的焦邊,茶湯干凈)。塑形。把茶葉用茶巾包起來,通過借助機器,利用力學原理,把茶葉包成很緊結的茶球,這有利于茶葉成型。
6、平板機揉捻,這是一個不僅需要技術,而且費時費力的環節,揉捻過程中,要輕微焙火,否則茶葉很難成形,或做出來的茶葉偏黑。
7、揉捻完,就是焙火烘干了,頭次烘焙以電焙迅速焙干,以保證不會產生后續發酵,之后再用炭火文火焙透。
以上就是鐵觀音傳統工藝制作全過程,看起來就這樣,但是中間是需要制茶師傅一輩子的經驗才能完美把控。什么時候該做什么,該怎么做?這就好比一個中醫在看病,望、聞、切、問……經驗、經驗,必須經驗……
一杯好茶很可口,但是制作工程卻是復雜又費時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