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黃種很少,正宗的黃茶就更少了,由于種種因素,許多黃茶已非昔日黃茶,而是改成用綠茶工藝制作(黃茶綠作),如君山銀針、溈山毛尖、莫干黃芽等,有的則已經退出茶葉舞臺。
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葉黃湯”。這種黃色是制茶過程中進行悶堆渥黃的結果。黃茶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1.湯色:黃茶的最大特點是黃茶黃湯。沖泡出來的黃茶湯色是呈現嫩黃色,顏色清澈,沒有渾濁之感。
2.外形:黃茶的成品茶外形肥碩挺直,厚重勻實,茸毛顯露,茶芽呈現金黃發亮之感,葉片完整勻齊。
3.湯味:黃飲起來的滋味香醇鮮爽,與其他茶葉相比在味道上有比較大的區別,品飲下就很容易將其與其他茶類想區分開來。
黃茶的制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這個悶堆過程,是黃茶制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綠茶是不發酵的,而黃茶是屬于發酵茶類。
黃茶有芽茶與葉茶之分,對新梢芽葉有不同要求:除黃大茶要求有1芽4、5葉新梢外,其余的黃茶都有對芽葉要求"細嫩、新鮮、勻齊、純凈"的共同點。按其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黃茶因品種和加工技術不同,形狀有明顯差別。如君山銀針以形似針、芽頭肥壯、滿披毛的為好,芽瘦扁、毫少為差。蒙頂黃芽以條扁直、芽壯多毫為上,條彎曲、芽瘦少為差。鹿苑茶以條索緊結卷曲呈環形、顯毫為佳,條松直、不顯毫的為差。黃大茶以葉肥厚成條、梗長壯、梗葉相連為好,葉片狀、梗細短、梗葉分離或梗斷葉破為差。評色澤比黃色的枯潤、暗鮮等,以金黃色鮮潤為優,色枯暗為差,評凈度比梗、片、末及非茶類夾雜物含量。黃大茶干嗅香氣以火功足有鍋巴香為好,火功不足為次,有青悶氣或粗青氣為差。評內質湯色以黃湯明亮為優,黃暗或黃濁為次。香氣以清悅為優,有悶濁氣為差。滋味以醇和鮮爽、回甘、收斂性弱為好;苦、澀、淡、悶為次。葉底以芽葉肥壯、勻整、黃色鮮亮的為好,芽葉瘦薄黃暗的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