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的制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這個悶堆過程,是黃茶制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綠茶是不發酵的,而黃茶是屬于發酵茶類。黃茶有芽茶與葉茶之分,對新梢芽葉有不同要求:除黃大茶要求有1芽4、5葉新梢外,其余的黃茶都有對芽葉要求細嫩、新鮮、勻齊、純凈的共同點。接下來與茶友們了解下黃茶的種類有哪些?
黃茶,按其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一、黃芽菜
黃芽茶的原料細嫩采摘的時候以單葉或者摘一芽一葉加工而成。黃芽茶主要有湖南岳陽的君山銀針、四川雅安的蒙頂黃芽及安微霍山黃芽。
湖南洞庭君山銀針,是黃芽茶之極品,其成品茶,外形茁壯挺直,重實勻齊,銀毫披露,芽身金黃光亮,內質毫香鮮嫩,湯色杏黃明凈,滋味甘醇鮮爽。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都久負盛名,身價千金(現北京市場零售價每市斤已逾千元)。
安徽霍山黃芽,亦屬黃芽茶的珍品。霍山茶的生產歷史悠久,從唐代起即有生產,明清時即為宮廷貢品。霍山黃大茶,其中又以霍山大化坪金雞山的金剛臺所產的黃大茶最為名貴,干茶色澤自然,呈金黃,香高、味濃、耐泡。
四川蒙頂黃芽,產于四川省名山縣蒙山。蒙山產茶的歷史十分悠久,蒙頂茶自唐至明清,都是有名的貢茶。乃有不少茶館.茶莊懸掛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的對聯,可見蒙頂茶影響之深遠。每年春分時節開始采制蒙頂黃茶,選擇肥壯的芽頭一芽一葉初展,經殺青.處包.復炒等八道工序制成。
二、黃小茶
黃小茶,采摘細嫩芽葉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陽的北港毛尖,湖南寧鄉的溈山白毛尖,湖北遠安的遠安鹿苑,安徽的皖西黃小茶和浙江溫州、平陽一帶的平陽黃湯。
湖南岳陽的北港毛尖:岳陽自古以來為游覽勝地。其產北港茶在唐代就很有名氣。北港發源于梅溪,全長2公里余,因位于南港之北而得名。岳陽市康王鄉北港湖一帶,是現今的北港毛尖產地。北港毛尖一般在清明后5-6天開采,鮮葉標準為一芽二、三葉,選晴天采摘,不采蟲傷葉、紫色葉、魚葉不帶蒂嫩度分特號、1-4號五個檔次。
湖南寧鄉的溈山白毛尖:產于湖南省寧鄉縣西部的大溈山,商品銷甘肅、新疆等省。溈山白毛尖制造分殺青、悶黃、輕揉、烘焙、揀剔、熏煙六道工序,煙氣為一般茶葉所忌,更不必說是名優茶。而悅鼻的煙香,卻是溈山白毛尖品質的特點。溈山白毛尖的品質特點是,外形葉緣微卷成塊狀,色澤黃亮油潤,白毫顯露,湯色橙黃明亮,松煙香芬芳濃厚,滋味醇甜爽口,葉底黃亮嫩勻。溈山白毛尖頗受邊疆人民喜愛,被視為禮茶之珍品。
三、黃大茶
黃大茶以采摘一芽二、三葉乃至四、五葉為原材料加工制作而成。主要包括:安徽的皖西黃大茶,安徽金寨、霍山、六安、岳西和湖北英山所產的黃大茶和廣東韶關、肇慶、湛江等地的廣東大葉青。
安徽的皖西黃大茶:皖西黃大茶為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所產。品質最佳者當數霍山縣大化坪,漫水河,金寨縣燕子河一帶所產,干茶色澤自然,呈金黃,香高、味濃、耐泡。黃大茶的品質特點是,外形梗壯葉肥,葉片成條,梗葉吉相連形似釣魚鉤,梗葉金黃顯褐,色澤油潤,湯色深黃顯褐,葉底黃中顯褐,滋味濃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黃大茶產品按品質優次分3級6等。黃大茶大枝大葉的外形在我國諸多茶類中確實少見,已成為消費者判定黃大質好壞的標準。前些年一些茶區也仿制黃大茶,但因外形缺少大枝大葉,故而”魚目混珠”。
廣東的大葉青:為廣東的特產。制法是先萎凋后殺青,再揉捻悶堆。這與其它黃茶不同。產品品質具有黃茶的一般特點。所以也歸屬共同茶類。其產地為廣東省韶關、肇慶、湛江等縣市。廣東大葉青的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肥壯、緊結、重實,老嫩均勻,葉張完整,顯毫,色澤青潤顯黃,香氣純正,滋味濃醇回甘,湯色橙黃明亮,葉底淡黃。產品分1-5級。
貴州海馬宮茶:產于貴州省大方縣的老鷹巖腳下的海馬宮鄉。海馬宮茶采于當地中,小群體品種,具有茸毛,持嫩性強的特性。前后開采。采摘標準;一級茶為一芽一葉初展;二級茶為一芽二葉,三級茶為一芽三葉。海馬宮茶屬類名茶。具有條索緊結卷曲,茸毛顯露,青高味醇,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黃勻整明亮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