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壺悠久的發展歷史中,總在傳承和創新之間徘徊,但紫砂泥料卻不同。今天說的是紫砂泥料中一個特別的存在,桃花泥。桃花泥堪稱“泥仙”,初遇桃花泥便不由想到《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1、桃花泥特性1.本質特性—— 神秘性
明、清時期的許多紫砂茗壺史料中有記載,紫砂礦料中極為珍貴的一種“桃花泥”曾一度失傳,那么到底有沒有桃花泥,表現又是如何的呢?
其實大家如果留意過老壺的話,會發現古人對于泥料的介紹都是以燒成顏色來的,有冷金黃、海棠紅等,桃花泥實際上是對偏淺紅泥料的稱呼,也有說此種為稀有泥料,在乾隆后失傳,我們不妨來看看清代一些有記載的桃花泥紫砂壺。
不過,隨著研制成功的“桃花泥”重出江湖,罩于其上的百年面紗終于揭開,不斷的成熟和完善也將使這層神秘性最終淡去。
2.本質特性——超強透氣性
紫砂的原料經過科學的分析,其中含有氧化鐵、氧化鋁、氧化鎂等化學成分,礦物組成的胎土屬于高嶺土、石英石、云母類型,因此紫砂礦料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而桃花泥最大的優點,則是其超強的透氣性,相比傳統的紫泥、紅泥、段泥等高出有數倍之多。
對此,可以做一個實驗予以證明:把剛燒開的水倒進用桃花泥制成的壺中,蓋上壺蓋的頃刻間,絲絲縷縷的白色霧氣蒸騰環繞壺身;近看,壺壁外立面布滿了水珠凝露,壺身如披了一層珍珠罩衫;當開蓋把水倒出后,壺內水分則立刻在短時間內蒸發散盡,以手指觸摸就像未曾進過水。這“霧氣蒸騰”、“珍珠罩衫”、“倒水立干”三大奇觀,充分顯現出桃花泥絕佳的透氣性。
2、桃花泥藝術效果
桃花泥豐富的特性,給予紫砂茗壺創作更多的發揮空間,同時更賦予紫砂茗壺獨特的藝術效果。在紫砂藝術中,其所散發的素雅的藝術美感無與倫比,而茗壺所包容的文化意境更能得以恰當的詮釋和升華。
以桃花泥質“魚化龍”為例,壺身祥云繚繞,微塑的魚和龍翻卷于云片之間,云卷云舒,神韻俱佳,除造型所凸顯的藝術效果外,泥質更是起畫龍點睛之用。由于透氣性超強,開水倒入壺中,蒸騰起的白色霧氣就像真實的云霧,使得魚化龍之象活靈活現,飄渺之感仿若人間仙境,霧氣色澤變幻、美如桃花,美的讓人陶醉不已。“魚化龍”寓意著吉祥如意的文化韻味,水霧好似祥云撲面,將吉祥的氛圍最大程度地予以表現出來,藝術效果不言而喻。
3、桃花泥成品率極低桃花泥結合了太多泥料,所以粘合性方面沒有單一泥料那么好,造成桃花泥的壺型以簡單、大氣為主,多見的有石瓢、德鐘等傳統器型,極少看見比較花哨的器型(成品率極低);壺嘴粗、圓、潤,出水極暢;壺把比較粗,極具握感,可單手持壺倒茶。
宜興紫砂壺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國人收藏的大項。紫砂界對一把紫砂壺是否優劣的評判標準首先要看礦料的品質,從古至今,原礦泥料的好壞是決定一把壺品位和價值的重要因素,好泥才能出好壺。而宜興紫砂壺種類繁多,桃花泥壺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僅在于其是曾經失傳的珍稀品種,更在于其優化的藝術效果和無可比擬的透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