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一場特殊的茶葉推介會在北京前門老舍茶館舉行,會上推介的主題茶品是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勒門巴民族鄉茶葉合作社在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的幫扶下,引進安徽黃山優良茶種和專家指導團隊,合力研制出來的“勒倉蓮”牌雪域圣茶——雪域毛峰和雪域勒紅。
“勒倉蓮”雪域圣茶的橫空出世,山南茶葉得到了更多關注和認可,走向全國、擴大知名度,不僅填補了山南在全國中高端茶葉市場的空白,也為助推山南市錯那縣茶產業發展帶來動力。
這正是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兩年多來茶產業幫扶帶來的新變化。
勒門巴民族鄉種茶歷史悠久,早在《格薩爾王傳》中就有記載,“門隅仙茶,玉羅岡吉(藏語意為“玉葉獨秀”)”。勒鄉平均海拔2600米,雨水豐沛、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常年高山雪水滋潤與獨特的自然環境,賦予了“勒倉蓮”茶豐富的雪域茶韻,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高品質茶葉。
依托地理海拔高、茶葉種植有機成分豐富、生長環境無污染等獨特的環境和資源優勢,近年來,勒門巴民族鄉成立茶葉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走出了“基地+農戶+協會”的茶葉產業發展之路,努力將茶產業打造成為全縣乃至全市特色產業的拳頭產品。
產業援藏是激發內生動力、增強“造血”功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式。2019年7月,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進駐后,在工作隊領隊、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汪華東帶領下,圍繞山南市和錯那縣資源稟賦和特色產業,積極發揮援藏優勢,助力當地產業加快發展。
初到山南,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通過長期走訪調研了解到當地茶園管理粗放、茶樹品種老化、茶葉加工工藝不標準、包裝營銷不規范......他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勒鄉茶園面積600余畝,可采摘茶田只有200余畝,產量少,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造中高端品牌,提高茶葉附加值,走出一條少而精的差異化發展之路。”歙縣副縣長曹文磊任職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錯那工作組組長、錯那縣委常務副書記以來,積極為“勒倉蓮”茶葉種植加工出謀劃策,帶領錯那縣農業干部和技術人員深入茶園和勒鄉的農牧民打成一片。
項目援藏投入5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茶產業提升,改造升級老舊茶園,改善更新茶葉加工廠房設備,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通過對口支援,從安徽黃山引進數萬株優質茶苗進行茶種改良,多次組織藏皖兩地學習考察和培訓指導,逐步提升茶園管理水平和制茶工藝;5 月中旬,邀請北京市茶葉協會領導和歙縣茶葉專家赴勒布溝指導茶葉采摘和加工,委托專業機構檢測茶葉成分、聯系北京茶葉協會設計制作 “小罐茶”包裝;歷時八個月籌備實施“藏茶進京”活動,多次對接安徽,西藏和北京各級單位。
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緊緊圍繞茶種改良、茶園管理、茶葉加工、品牌培育、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精準施策,促進茶產業種植加工規模快速增長,運營模式日趨成熟,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成熟和擴大。
一路新景入目來。
今年5月,新出芽的“雪域毛峰”外形卷曲緊結,白毫顯露,色澤綠潤,香氣濃郁,湯色清亮;“雪域紅茶”外形緊致,色澤烏潤,香氣高漲,湯色紅亮,回味甘醇,經北京茶葉質量監督檢驗站檢測,兩款茶葉指標卓越。
2021北京兩展一節茶葉產品評選和推選活動中,“勒倉蓮”牌雪域毛峰和雪域勒紅以豐富的內涵物質,精湛的加工技藝及自然香醇、性溫味甘的雪域茶韻獲得茶界專家的一致好評,分別榮獲特別金獎和金獎。
通過“品種——品質——品牌”組合拳,“勒倉蓮”牌雪域毛峰和雪域勒紅逐漸得到全國市場認可,茶葉價格也翻了幾番,曾經賣1000元一斤的勒布溝茶葉,現在可以賣到4000元以上。
“‘勒倉蓮’雪域圣茶的發展,將為西藏邊境地區農牧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做出重大貢獻,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安安心心一代代扎根邊境。”曹文磊表示,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指示,認真落實省委“立足山南實際、受援縣所需,深化各項支援工作,努力交出安徽援藏工作高分答卷”的要求,深入踐行“援藏精神”與援藏工作職責,立足黃山所能,為當地茶葉營銷注入更多內涵,助力勒布溝茶產業走上科學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之路,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