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網資訊:春茶終于開采了!不過,相較往年,可是遲來了1個月左右。對此,茶農的心情如何?21日,記者來到三單鄉華陽村,欣喜地聽到茶農的笑聲。
“價格”未受影響
21日,陰雨綿綿,地處偏遠山區的華陽村有些寒意。不過,茶民們卻紛紛走出家門,笑著冒雨上山采茶。
記者遇到了正拿著茶籃行走在路上的63歲的茶農俞裕春,他說,由于剛剛開始采摘,溫度又偏低,一般情況,一塊茶葉地兩三天采摘一次。
俞裕春笑著告訴記者,春茶采摘時間雖然來遲了,不過價格卻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和去年比還有所提高。去年因為一場“倒春寒”,華陽村的春茶與許多茶業種植基地一樣,基本“全軍覆沒”,華陽村一些茶民采摘了117品種春茶青葉,當時青葉價為每斤50元。今年,俞裕春20日采摘的青葉收購價已提至每斤60元。
據華陽村村委會主任樓福華分析,最近,全國各地溫度都偏低,春茶采摘期都延遲了,價格影響自然不大。聯村干部劉立堯說,今年要給華陽村四五百畝的茶葉基地安裝滴灌設施,村里茶農聽后笑得更燦爛了。
“名聲”越來越大
樓福華說,今年青葉收購價之所以有所提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華陽村茶葉的名聲越來越大了。
華陽村發展茶葉歷史悠久,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土壤非常適宜茶葉生長。一名來自新昌的茶商告訴記者,此地所產茶葉品質相當高,香味濃,在市場上往往能賣個好價錢。
茶農金進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4斤青葉炒制一斤干茶,采摘4斤青葉需要10個小時左右,炒制一斤干茶又需要五六個小時,炒制好后還得花時間拿到市場去賣,市場叫賣水平又會影響價格,且炒制出來的質量差異又在影響價格,從這個角度上講,分工細化,更能體現出茶葉效益。
現在,華陽村家家戶戶仍然沿襲著“采+炒”的經營模式。隨著名聲越來越大,上門收購的茶商越來越多,茶農的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劉立堯告訴記者,今年計劃推進該村茶葉集中加工這項工作,這對茶葉效益而言又是一次提升。
“結構”更趨合理
華陽村是我市貧困小山村,一直來,村民主要靠茶葉增收,至今發展有茶葉3000多畝。不過,由于沒有系統規劃,茶葉發展一直停步不前,畝產茶葉效益不太理想。
這幾年,經鄉、村干部致力于茶葉增效這篇文章,該村也出現了可喜的局面。
劉立堯告訴記者,現在華陽村茶葉結構更趨合理,如烏牛早、117、139、迎霜等品種春茶面積達1000余畝,還有市場前景非??春玫凝埦?3、白茶這幾年也是增收明顯。去年,該村積極改造了500畝老茶園,連片發展了500畝白茶基地。劉立堯說,再過幾天,白茶也要開始采摘了,相信茶農的笑聲會更多。
潘冬女夫婦是村里較早發展白茶的茶農,白茶效益比當地綠茶效益高出很多,一斤白茶青葉價格就達100余元,一畝白茶能有萬余元的收入。眼看著白茶效益好,越來越多的茶農開始種白茶,至今成林可采摘的已有200畝左右。
另外,該村發展1500畝茶葉精品園、牽手知名品牌企業等工作都在有序進行……茶農們說,現在,茶葉讓他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致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