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葉新聞 /  專業人士全程授課 四川學子湄潭研學制茶工藝

專業人士全程授課 四川學子湄潭研學制茶工藝

“湄潭有成熟的制茶技術,有品質上乘的茶葉,研學當然要去湄潭。”近日,由四川華夏茶藝培訓學校師生組成的“茶產業研學團”走進湄潭,向貴州茶葉專家和湄潭茶人學習制茶,同時,也在中國茶工業博物館重溫了關于茶葉的歷史。

學子求取“茶經”

據了解,四川華夏茶藝培訓學校是四川省人社廳批準成立的正規“茶藝”辦學機構,自2003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國完善的“茶藝、文化”培訓服務平臺。目前,學校已培訓5萬余名國內外學員。

“我們從茶藝、評茶、制茶、茶館管理、茶葉營銷、茶葉加工、創新創業等方面,對學員進行培訓。”四川省茶葉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余良是培訓學校的創始人之一,也是此次研學團的領隊,他告訴記者:“選擇到湄潭研學,主要是因為湄潭有著深厚的茶業歷史底蘊,有著成熟的茶葉種植和加工技術,以及聞名全國乃至全球的茶葉品牌,能讓學員學習到川茶以外的、更專業的茶產業知識和技術。”

據介紹,此次華夏茶藝培訓學校組織的研學團共有27人,他們于8月4日抵達湄潭,開啟了為期3天的茶產業研學之行。除學校老師外,研學團還邀請貴州省茶葉科學研究所教授申東、湄潭的“中國制茶大師”劉建輝、貴州省“茶王”劉海鷹及湄潭百道茶業公司負責人,組成了教學組,通過“現場講解、現場操作”的形式為學員授課。

制茶專家現場授課

“開始制茶是很難的,手工制茶要求高溫殺青,需要把手伸進高達200度的鍋里。”研學團的第一堂課,由中國制茶大師劉建輝和貴州省茶王劉海鷹在現場為學員講解湄潭翠芽的制作工藝。學員們不愿錯過任何細節,認真記錄下兩位老師教授的每一道工序、要領,劉建輝和劉海鷹也耐心地解答每一個人的問題。

實操固然重要,茶葉理論知識也不能少。研學理論課程由貴州茶科所教授申東擔任理論課講師,為學員們講解貴州茶葉發展歷史。他從民國時期開始,將茶葉對中國經濟的重要作用、浙江大學西遷對湄潭茶葉的深遠影響、紅九軍團對湄潭茶葉的影響等知識內容,一一進行剖析。課堂上,學員時而低頭沉思,時而舉手提問,湄潭豐富的茶文化歷史讓大家沉浸其中。

“機會難得,肯定要抓緊學!”研學團學員都很看中此次湄潭研學之行,他們告訴記者:“茶歷史和茶文化對于產區、企業、品牌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學習制茶工藝的同時,還能學習到茶歷史和茶文化,對于我們學員來說,可謂是受益匪淺。”

此外,湄潭百道茶業公司負責人向研學團展示了其暢銷歐洲市場的茶葉產品,其中“歐標白茶”“有機白茶”“湄潭翠芽”等產品獲得了現場評茶師和學員的高度贊美。

重溫茶文化歷史

“中國茶工業博物館是此行重要的一站,也是學員了解中國茶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在劉海鷹帶領下,研學團師生在博物館開啟了“科學技術對茶產業的影響”課題。

據了解,中國茶工業博物館的前身是1939年開始建立的“民國中央實驗茶場”,在中華民族最為艱難的時刻,擔起了茶葉換槍支彈藥支持抗戰的特殊使命。新中國成立后,該茶場成為了中國茶葉出口的八大基地之一。

“從那個年代起,前輩們就在不斷地探索茶葉的機械化生產。”劉海鷹在博物館內向學員介紹說,上世紀五十年代,民國中央實驗茶場在舊廠房和設備的基礎上進行改擴建,并沿用至2003年,數十年的時間里,這些如今顯得破敗的設備,為中國紅茶出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盡管這些銹跡斑斑的設備被淘汰了,但它們代表著中國茶工業生產的發展歷程,每一塊銹跡、每一處破損都有著獨特的歷史魅力。

走進浙大西遷校區——文廟,觸摸“天下第一壺”,穿過天壺茶廊,馳騁萬畝茶海,來自四川的茶藝學子深深沉浸在湄潭獨特的茶文化和歷史之中,不禁感嘆:“研學之路無止境!”

來源:遵義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