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和縣曾是山區里的貧困縣,但得天獨厚的水土氣候資源賦予了政和茶葉特有品質。2017年,政和頭春茶青價格30元左右,每畝茶園收入不到4000元,五年來,茶青價格增長了兩倍多,茶產業產值從2017年9.8億增至2021年20.66億,全縣茶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40億元,帶動全縣13.38萬茶農增收,成為當地推動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茶休,人不休。在福鼎白茶進入伏季休茶之際,5月18日,全市首個村級“白茶診所”在福鼎市管陽鎮唐陽村掛牌成立,專家團隊進茶園現場傳授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高效生態茶園建設等技術,深受茶農歡迎。
近日,梧州市農業農村局鄉村科技特派員組團深入一線茶園開展技術指導,實地對蒼梧縣和藤縣相關茶園實行“把脈問診”式服務。
時下,春茶、夏茶已陸續采摘結束,茶園進入休眠管護期。為進一步鞏固好茶園綠色防控成效和做實茶園管護工作,提升茶品質,祁門縣古溪鄉農技人員把辦公室搬進田間地頭,“手把手”教學茶農,提升茶園綠色防控和管護效率。
進入5月下旬,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北門外社區的百畝茶園里熱鬧起來,不少來自社區的婦女穿梭在茶樹叢中,手指飛快地采摘新鮮茶葉。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石。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再次聚焦鄉村產業發展,提出要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今天我們就來看兩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的能人。他們中,一位是把古法技藝融入現代加工業、把非遺項目發揚光大、做成品牌和產業的“鄉村工匠”;一位是返鄉創業、把閑置的農家院打造成特色民宿的創新人才。
23日下午,“湖北健康好茶禮”茶禮品牌包裝審評會,在湖北農業品牌傳播研究中心會議室舉行。審評專家組由湖北農業品牌傳播研究中心主任程軍,湖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學院副院長鄧衛斌教授,湖北日報農村新聞中心高級記者黃中朝組成。
5月21日,廣西六堡茶發展座談會在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召開,旨在大力發展六堡茶產業,用一片片滋味醇厚的六堡茶葉助力鄉村振興。
5月25日,梧州市委副書記張惠強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到萬秀區就六堡茶產業發展、婦女就業創業等工作開展調研。
茶文化始于神農,聞于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成為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傈僳族茶文化悠久,采茶喝茶習俗已傳承千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