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權的工作室彌漫著一股好聞的茶香,所有的柜子——書柜、衣柜、櫥柜、甚至保險柜……擺的都是紫砂藏品,梁權幽默地說,這些都是他的“后宮佳麗”。
梁權,典型的“70后”,自報戶口說:“籍貫廣東開平,生于北京,在深圳長大”,曾經捧著一家大型通訊公司的“鐵飯碗”,迷上紫砂之后,辭職做了自由職業者。創辦了一個“宜興紫砂愛好者聯盟”的網站,喜歡在上面鑒定真偽,實話實說。
為附庸風雅“交足了學費”
愛壺成癡的梁權最先接觸到紫砂壺,只不過是1998年公司年會上發的一套。
普通茶具,這把壺才用了四五次,壺嘴就斷裂了。但梁權已經從用壺的過程中感覺到了趣味,便開始尋求品質更好的紫砂壺。 梁權說這時的自己處于一個附庸風雅的過程。因為剛剛接觸紫砂壺,并沒有太多經驗,對圈子里各種各樣的言論深信不疑,他聽說一把壺只能泡一種茶,就瘋狂地搜集紫砂壺。后來真正玩懂紫砂才發現,很多說法只是謠傳而已。
梁權說,他曾經狂熱到身上背著10萬元現金,飛到北京去,然后扛幾十把紫砂壺回來。幾乎每個星期揣著錢在廣州芳村過周末,除了生活必需之外,其他的錢全用來買壺。2003年、2004年那兩年,羅湖、福田兩區的每條馬路有幾家茶莊,哪家茶莊有比較好的壺,他都了如指掌,沒有車,自己就靠兩條腿把這些地方走個遍。
2003年上半年,梁權家中已有近500件紫砂藏品。這一年,梁權第一次花了一萬元(之前買的壺大多數是幾百元、幾千元的),從一個臺灣人手里買了把現代名家做的壺。這時候他才發現,以前的藏品和這把壺相比黯然失色,很多所謂的老壺都是假的。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梁權開始賣壺,被人欺騙了的他,不想再騙別人,幾千元買來的壺,就賣幾百元;幾百元買回來的壺,干脆就送人;最后一件不剩,之前瘋狂的收藏,虧了近25萬,用他自己的話說,真是交足了學費。
對蔣蓉的冬瓜枕“一見鐘情” 用5年時間,25萬元真金白銀上了最昂貴、也是最漫長的“一課”后,梁權眼力日益好了起來,對于紫砂壺的歷史與各類壺的特征,如數家珍。2007年6月從公司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后,梁權有更多的時間研究紫砂,并開始大量購得名家作品。現在,他藏壺近200把,遠至清代,近至現當代的名家壺。買得最貴的一把,是馥遠亭朱泥小品(乾隆期),花了他20多萬元。
梁權說:“并不是說年代越久的壺越值錢,古代的匠人做壺是從小的手藝,做出來的可能只是手工藝品,沒有藝術價值。當代紫砂藏品的價值更多是體現在藝術上,準確地說與作者的名字有直接關系。就像畫作一樣,張大千的畫價值不菲,但大師作品中也分大作和隨手小畫,紫砂壺也是這個道理。”
在梁權的紫砂藏品中,蔣蓉的冬瓜枕一直是他最為珍愛的藏品之一。蔣蓉是現代制壺名家,也是中國紫砂工藝史上第一位女工藝美術大師。一直以來,梁權都想收藏一件蔣蓉的紫砂藏器,但始終未找到合適的。2008年,有一次他跟朋友到宜興當地淘壺,經朋友介紹與蔣蓉的外甥相識。在蔣蓉外甥家做客時,梁權發現有一個櫥柜滿滿都是蔣蓉的作品,其中一件冬瓜枕讓梁權“一見鐘情”。
在梁權的百般勸說下,蔣蓉外甥終于答應把冬瓜枕賣給他。因為沒有帶夠現金,梁權立刻返回深圳,他怕這么好的東西萬一人家舍不得賣了,取完錢后就立刻飛回宜興,迫不及待地把冬瓜枕抱了回來。蔣蓉所作的這個冬瓜枕還有程十發的書畫并刻,樸實莊重、氣度不凡,處處體現紫砂藝術質樸典雅的厚重氣息。
梁權給記者展示的眾多珍品中還有一件令人見之難忘的作品,那就是“紫砂七老”之一吳云根所作的云福壺。現今著名制壺名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以及吳震、何挺初、葛明仙等均出其門下。梁權得到云福壺也是偶然,他2006年以8萬元買下此壺,現吳云根的壺拍賣行情已達300萬元。
從藏壺、玩壺,到親手設計
梁權不僅玩壺,對美的追求促使他學習自己設計紫砂壺。2008年梁權開始設計了第一把紫砂壺,在宜興請了幾位師傅幫自己做壺,他則專心畫圖稿。梁權第一次嘗試設計的理念源自“天圓地方”,但成品求實壺出來后卻被朋友戲稱為“電飯煲”。記者卻格外喜歡這個“電飯煲”,因為壺口和壺底一樣大小,清理茶渣的時候肯定方便。
至今為止,梁權已經設計過7把紫砂壺。其中他的“沙漏提梁”還獲得了太湖博覽會的金獎。梁權說,他設計的壺,加入了很多現代審美的元素,與古代工藝相結合,是他心中紫砂壺應該兼有的實用和美感。
有意思的是,梁權設計的一件鳳凰公道杯,如今在很多地方發現了山寨版,很多甚至在淘寶上賣。這種感覺,就像一個書作者,在街邊看到自己的盜版書一樣,有種滑稽的憂和喜。
談到多年藏壺的體會,梁權覺得:“最大的收獲是,讓人生慢了下來,也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他創辦“宜興紫砂愛好者聯盟”網站的初衷不僅是普及紫砂收藏文化,更想為對藏壺感興趣的人解答疑惑,讓大家少走彎路。他不希望自己以前“交學費”的經歷,發生在現在的愛好者身上,所以專門開了一個“實話實說”的鑒定專版。 說起紫砂的魅力,梁權認為,紫砂收藏和其他收藏不一樣,很多收藏只能遠觀,止于撫摸,而紫砂是可以用的,而且越用越美。當你與紫砂壺共度一段時間,紫砂壺泛起那溫潤的雅光時,你會覺得它是有生命的。
“紫砂壺有毒?”
對于紫砂泥即將滅絕的傳聞,梁權表達了完全相反的意見。他說:“如今10個人中有7個人問我這個問題,這純粹是炒作,太害人了。究竟是說地上沒有了,還是地下沒有了?我帶你們去宜興看看。”梁權告訴記者,制造這種謠言的人,是為了推動紫砂產業。他說,宜興還能挖出至少幾千噸的上等紫砂泥。
至于有傳言關于紫砂壺是否添加化工原料從而造成其有毒,這些言論導致很多人在購買紫砂壺時難免有疑惑。梁權說:“有的紫砂壺為了追求色澤,會摻入有色化工原料,但經過最高可達1200攝氏度的燒制后,結構已經十分穩定,不會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