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城縣雙水新區一條偏僻的街巷內,有一家名叫“銀雨茶業”的茶鋪,鋪中飄出的悠悠茶香吸引了巷子外的人,使得這條小巷多了一份休養怡情的浪漫。于是,就有了前于茶鋪主人余盛良的故事,一個讓人們津津樂道的茶香經營者的故事。
古人有詩:“茶實嘉木英,其香乃天育。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正是懷著對茶的這份喜愛,余盛良從一個村支書轉而成了“好茶之徒”。
初入“銀雨”,就聞得縷縷茶香。手中捧杯,聞著茶香,伴以杯中嫩葉漸次沉到杯底,再品著口中尚留余韻的茶香,余盛良與記者分享起他的賣茶故事來……作為一個退伍老兵,余盛良在外奔波多年后選擇回到家鄉尋找項目自主創業。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0年10月,擔任水城縣濫壩鎮以朵村支書的余盛良和其他貧困村的村支書一起,在縣委、縣政府的組織下到湄潭縣參觀考察湄潭生態茶產業,湄潭萬里茶海的壯觀景象、湄潭綠茶的供不應求以及茶農的富裕生活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余盛良意識到這就是他想找的項目。
但要做項目搞創業不是一拍腦門就能決定的事,每一分錢都是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余盛良心想決不能讓這些血汗錢因為選錯了項目白白“打了水漂”,于是他一面向熟悉這門生意的朋友打聽,一面在各個茶葉交易網站和茶業公司網站上大量搜集市場信息。盡管手里掌握了不少的信息,余盛良還是覺得不踏實,2011年第一批春茶采摘正當時,他立馬決定:親自走一趟!到湄潭去、到都勻去!接下來他便根據網上提供的聯系地址,接連去到了幾家有名的茶廠,看種植、看加工、問市場、選品牌……最終敲定了貴州怡壺春生態茶業、貴州蘭馨茶業等幾家公司茶葉的代理銷售。
項目啟動在即,資金短缺問題卻擺在了余盛良的面前。且不說之前四處考察已花去了不少錢,眼下就要出資進貨、租用門面、裝修店鋪、招聘員工……處處需要資金周轉,這讓余盛良有些頭疼了。“關鍵時候多虧了政府啊,當時給我撥了一筆8萬元的自主創業扶持資金,救了急。”談起當時創業如何艱辛、籌資如何困難時,余盛良十分感慨。
在余盛良和家人的辛苦操持下,“銀雨茶業”經營的茶葉品種越來越豐富,除了湄潭翠牙這些外地名茶,“水城春”天然富硒茶、水城富硒姜茶等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茶葉也成為了經銷的熱門茶葉。“綠茶能防癌、紅茶能養胃、普洱能消脂……”談起茶來,余盛良說得頭頭是道,“以前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就是‘去哪搞頓酒’,現在不同了,大家都開始重視起健康養生來,相比之下,‘去哪喝杯茶’更受歡迎。品茶的同時欣賞一下茶藝,感受一下茶文化的氛圍,對陶冶人的情操很有好處。”對余盛良來說,經營茶葉早已不光是做生意賺錢了,而是做一件自己從內心深處就喜愛的事。
談到未來的發展,余盛良的近期目標是把經營的茶葉品種更加多樣化、豐富化,滿足人們更多不同的需求,再加上茶具、茶葉工藝品等產品的經營,營造出茶文化氛圍,遠期目標則是爭取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大做強,開設更多的分店。“其實我還有一個最大的理想,就是把水城的茶葉宣傳出去、推廣出去,讓老百姓真正能夠依靠茶葉產業走上致富路。比如本地的‘水城春’,出自高寒山地,口感絕不亞于湄潭茶葉,但是產量低卻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如果我們也擁有了自己的‘萬里茶海’,我相信水城的好茶要走出貴州走向全國絕對不是問題!”余盛良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