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訊 3年前,馮家慶因竹山潘口電站建設移民,馮家慶離開了生他養他的原田家壩鎮峪口村,舉家遷至城關鎮,并白手起家,開始二次創業。如今,他帶領20多名移民投資創辦了堵河源茶葉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條移民致富的新路子。該社生產的堵河源綠峰茶先后榮獲中國第七屆農博會“金獎”和湖北省第四屆“鄂茶杯”名優茶評比金獎。
率先移民自謀生路移民之前,馮家慶和妻子在老家開了一家商店,并承包了20畝茶園,小日子過得是有滋有味。2009年2月搬遷后,夫妻倆既無土地又無工作,一切從零開始。
為了工作的事情,夫妻倆商量了好一陣子,考慮到自己對茶葉栽培比較熟悉,最終夫妻倆決定還是到文峰鄉溏灣村承包茶葉基地建茶場。他的想法得到了鎮、村兩級以及縣發改局的大力支持。
當年10月,馮家慶多方籌款6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聯合潘口庫區楊柱林、李榮明等5戶移民,承包了文峰、深河、峪口等地近1000多畝茶園,開始了艱辛的創業之旅。
溏灣村縣城有10公里多,馮家慶每天騎著摩托車迎著晨曦上山,踏著落日歸耕,就像是一個鞭下的陀螺,起早貪黑地勞作。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他的茶葉收入一畝達6000多元。
二次創業苦盡甘來在茶園培育上,馮家慶對茶葉實行嚴格的管理,專施農家有機肥和茶葉專用肥,做到基本上不施農藥,確保達到有機茶標準,保證了綠茶質量。因此他的茶葉質量好,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產品遠銷省內外,供不應求 。
馮家慶并沒有就此滿足、停息,而是逐步調整種植結構,在1000多畝山地上全部改造成高品質茶園。他還聯合楊柱林、李榮明、張艷等25位移民和種茶大戶,創辦了“堵河源茶葉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堵河源牌”商標。他將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的文峰茶場、深河鄉茶場及上庸鎮大泉山茶場發展成會員單位,壯大了合作社的實力。
目前,“堵河源茶葉專業合作社”已經發展社員318戶,有機茶園面積達4000畝,茶葉加工生產線3條,廠房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年產值500多萬元,社員人平年純收入達1萬多元。
帶領移民共奔富路短短三年,馮家慶靠著種茶走上致富路。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他時刻不忘鄉鄰,想方設法帶領移民和當地的農民共奔富路。他不僅把20多名困難移民吸納為專業合作社的成員,成為共同創業的伙伴,還帶動文峰、深河及上庸等鄉鎮500余人就業。
每年采茶季節,正是當地農閑時節,他每天要安排100多人在茶園里勞動,手把手地教他們采摘。他的茶園不僅為當地農民增加了增收的渠道,還讓他們學到了一門采茶的技術。
馮家慶不僅鼓勵群眾種茶,還義務傳授先進的種植和采摘技術。原田家鎮老家移民張艷,家境比較困難,看到馮家慶種植茶葉效益很好,也想學習種茶,馮家慶得知后,二話沒說就把她招聘到茶場當工人,一有時間就手把手地教這個移民老鄉種植茶葉,很快,張艷便成了茶場的技術人才。
深河鄉移民李良發,因為不注重管理,10來畝茶園幾乎年年絕收。馮家慶把施肥、封園等一整套茶園管理經驗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并承諾鮮葉全部收購。聽了馮家慶的話,李良發從此醉心于茶園的管理,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談及今后的打算。馮家慶說:“今年我們計劃籌資百萬元,裝修改建文峰茶葉加工車間10間,面積1000平方米,改造茶葉倉儲、保鮮冷藏設施30臺(套)。項目建成后,可增加就業崗位100多個。通過項目建設做大做強堵河源有機茶品牌,走產業興茶、科技興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