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理標志主要與地理來源相關聯,在相當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特有的自然環境條件,包括氣候、土壤、水源等因素,并往往涉及特定地域的傳統工藝等人文因素,因此,地理標志的保護對象絕大多數是農副產品。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千百年來也創造出了許許多多典型的具有地理標志特征的產品,如景德鎮瓷器、龍井茶、貴州茅臺酒、六堡茶、梧州臘腸、賀州紅瓜子、環江香豬、桂林西瓜霜、羅城野生毛葡萄酒、桂林三花酒,等等,但是,目前絕大部分產品還未充分發揮地理標志的經濟效益,在市場競爭中未能體現應有的價值。如何在13趨同質化的市場中凸現知識產權的作用,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造就一個產業集群,是政府、生產企業、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機構面臨的一個課題。
一、我國農副產品資源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現狀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優質農副產品分布較廣、種類繁多,農副產業可謂是一大強項。在我國諸多地區的自然環境及生產條件下,出產著具有獨特品質、聲譽遠揚的地方農副產品,而這種品質往往是由當地特有的地理氣候及人文環境所決定的。我國有國酒貴州茅臺酒,有1500年歷史與普洱茶:齊名的黑茶代表六堡茶,有被歷代皇室列為貢品的龍井茶、環江香豬,有被譽為“南方人參”的金秀絞股蘭茶,有被合稱為“桂林四寶”的桂林腐乳、桂林辣椒醬、桂林三花酒和桂林西瓜霜,有“芒中之首”的田陽香芒,還有上百年歷史的永福羅漢果,還有馬山黑山羊、大瑤山甜茶、羅城野生毛葡萄酒.凌云白毫茶、橫縣茉莉花茶、梧州臘腸、賀州紅瓜子等這樣一大批特色的農副產品,如此眾多的知名農副產品應在國內外經貿市場上成為極具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也應成為帶動我國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雖然我國農副產品聞名國內外,但就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情況來看還是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各地政府管理部門和商家對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意識淡薄。由于對地理標志的概念界定不清,缺乏足夠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意識。二是即使產品已通過了審查和注冊,然而對該產品的相關監管、維權保護、政府營銷等相關配套措施也未跟上;同時,一些商家對地理標志的保護更是重視不夠,未能意識到我國還有很多潛在的特色地域的產品。未能意識到這就是商機,從而錯失了良機,喪失了市場。三是地理標志使用不當,管理混亂,忽視地理標志所標示產品的質量。地理標志的信譽是建立在產品特定質量的基礎上的,使用地理標志不僅應符合地域條件,更應符合特殊的質量要求。截至2006年底,我國已對景德鎮瓷器、龍井茶、貴州茅臺酒、道口燒雞、桂林腐乳、桂林辣椒醬、桂林三花酒、靈寶大棗等600多個產品實施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保護產值近5 000億元。“十一五”期間,我國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數量將達1 200多個,受保護產品產值有望達到8 000億元,并將著力培育200個左右的國內知名地理標志品牌、5O一8O個左右世界知名地理標志品牌,使受保護產品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品牌優勢。
二、我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品的經濟效益現狀我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品在保護前后一般價格可提高2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l 000%。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北部,是“中國野生毛葡萄之鄉”,用野生毛葡萄鮮果釀造葡萄酒已有350多年的歷史。羅城野生毛葡萄酒于2004年9月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品的審核,由此羅城野生毛葡萄產業的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羅城山野葡萄酒有限公司在2003年通過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前,企業銷售年收入僅756萬元,稅金145萬元,虧損26萬元。通過地理標志注冊后,經過二年的持續發展,羅城山野葡萄酒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 016萬元,上繳稅金200萬元,實現利潤186萬元。2005年該公司收購葡萄果3 580噸,農民通過賣果得到收入780萬元,受益農戶涉及全縣l3個鄉鎮2萬戶,占全縣農戶總數的25%以上,受益農戶從毛葡萄種植項目中人均增收120元以上。羅城野生毛葡萄酒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品”品牌效應正在把羅城的野生毛葡萄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服務一方百姓。目前,該公司在羅城政府的幫助下,正投資數千萬元進一步技改擴建,已經具備了年產10 000噸葡萄酒的生產能力。桂林三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桂林西瓜霜系列產品于2004年1月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在取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三年中,桂林西瓜霜系列產品實現了l1-4億元銷售成績,企業的利潤由2003年1.39億元增加到2006年1.88億元,桂林西瓜霜系列產品憑借“桂林第四寶”的聲譽更深入人心,已成為國內外游客來桂觀光旅游首選的主要名優特產。桂林三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躍成為我國最大的制藥企業。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桂林三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注重桂林西瓜霜品牌與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相結合,使桂林西瓜霜系列產品取得了更為穩健的銷售增長。桂林西瓜霜系列產品銷售從原來2003年的31 749萬元,增長到2006年的41 946萬元,其中,利潤也得到相應的增長,特別是桂林西瓜霜清咽含片連續在2005年、2006年的銷售增幅均達35%以上。2005年達56I4%,目前銷售已經達到4 000多萬元,桂林西瓜霜2006年銷量已達1.13億元,成為桂林西瓜霜系列產品中第二個超億元的產品。在出17:1方面,桂林西瓜霜系列產品從2005年的680萬元銷售額增長到2006年的720萬元,均有不俗的市場表現。在產品市場占有率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三金牌桂林西瓜霜系列產品保持在35%以上的份額,其中,桂林西瓜霜噴劑市場占有份額達到了9o%以上。桂林西瓜霜系列產品原料產量的增長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地理標志的使用后,每年使桂林郊區的農民供應桂林產西瓜達到2 000噸,促使農民增收達4OO萬元。西瓜霜成藥產品還促使當地的印刷等產業的發展,拉動印刷企業增加產值達l 000萬元以上,同時緩解了當地的就業壓力。廣西著名的六堡茶屬黑茶類,是中國歷史名茶,主要出產于梧州蒼梧六堡鄉,六堡茶的“紅、濃、陳、醇”獨特品質使其在清嘉慶年間即成為全國24個名茶之一,產品遠銷國內、港澳地區及東南亞和日本、美國,是著名的“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僑鄉茶。2oo6年l0月,梧州市“六堡茶”地理標志產品注冊申報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到2007年5月,三至十年的陳年六堡茶價格上升了5~l0倍。以十年梧州出產的六堡茶為例,在2005年l0月,每500g只能賣500元左右,到了2007年5月,每500g的十年六堡茶的出廠價已超過5 000元。l5年以上的陳年六堡茶,被茶葉愛好者收藏殆盡,在市面上基本上絕跡。在獲悉梧州市政府申報六堡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消息后,外地客商紛紛來梧州投資興辦六堡茶生產企業。六堡茶生產企業從申報前的3家增加到目前的6家,另外,招商引資新進企業5家,其中投資超過l億元,年產量2 000噸的企業l家。梧州市政府明確將六堡茶列為梧州十大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在“十一五”期間進行重點扶持。按梧州市政府的規劃,現在每年產量2 000噸的六堡茶在“十一五”期間產量將會超過10 000噸。又如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出產的環江香豬,在2003年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之前,每盒約3.5斤,銷售價格一般為120元,活豬收購價2.5~3.5元/斤(淡季),旺季也僅為4~4.5元/斤,最高收購價不超過5元/斤,生豬肉銷售價格6.5元/斤。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之后,中央電視臺西部開發欄目、《中國質量報》、《南國早報》等新聞媒體都作了宣傳,環江香豬知名度進一步擴大,區內外客商紛紛到環江洽談合作開發香豬項目,環江香豬市場價格直線上升,形成環江香豬生產、加工、銷售三旺的新格局。到了2006年l0月,貼上地理標志每盒3.5斤的環江香豬的銷售價格穩定在260元以上。活豬收購價現在一般為4~7元/斤,生豬肉銷售價格為13元/斤,節假日(清明和春節)銷售價格可達20元/斤。2003年環江縣年出欄環江香豬不足20萬頭。環江香豬成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品后,產區養殖農戶的收入明顯增加。2005年環江香豬出欄達到34萬頭,農民每頭香豬增收30元(以市場銷售價格平均每斤增長2元計),農民年增收達l 020萬元。再加上比2003年增加出欄香豬l4萬頭,2005年實際多增收735萬元。環江縣明倫、東興、龍巖、上朝、馴樂5個鄉鎮及洛陽鎮、大安鄉的部分村屯的產區農民因環江香豬地理標志所增加的經濟效益達l 755萬元,2005年產區農民年人均增收154元左右。
通過對GI產品保護的經濟效益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理標志是一種無形資產,對名特優產品更是增加含金量的有效媒介。對于塑造企業和產品的形象、提升產品的競爭能力和附加值、擴大市場份額等有著良好的經濟效益。培育具有原產地性質的品牌產品,可以促進原產地產品產業化發展,將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提升我國區域的競爭力。
三、提高我國地理標志產品經濟效益的幾點對策
1.政府對GI產品給予扶持政策,同時加大對已獲得保護的GI產品和注冊商家的保護力度GI經濟是特色經濟,GI產品往往也是一種稀缺資源,政府可以在稅收、貸款、科技研發、產業政策給予較高水平的扶持。例如,在每年的財政預算支出中安排必要的地理標志專項經費;實施激勵措施,對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品牌,在政府采購、檢驗檢疫、產品通關、市場準人、信息發布、能源保障、投資等方面給予便捷服務;在科技三項資金等相關方面給予優先支持。通過政府的政策扶持,指引企業對資源的集約利用。
同時,借鑒國際經驗,設立保護和管理地理標志的分級保護機構,根據現行的兩套地理標志管理模式制定出相應的詳盡的地理標志使用的規章,以形成規范的制度化管理。它的主要職能:一是協助有關部門負責地理標志的審核、注冊、登記、查處、起訴等行政管理工作,明確申請程序,嚴格審核標準,統一專用標志,切實加強對地理標志的保護。二是對部分需要特別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制定強制性標準。三是對現有的地理標志生產企業進行整頓,規范地理標志的使用;關注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與特色,維護地理標志產品的權威性,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四是要加大部門之間的聯合執法力度,對假冒地理標志或不正當競爭侵權行為給予嚴厲懲戒,以達到有效制裁侵權行為,確保地理標志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五是政府給予必要的法律援助,對弱勢的GI企業跨地區維權給予支持。
2.樹立政府營銷的先進理念
地理標志是公有資源,其所有權屬于原產地保護地的政府所有。一個地理標志產品,往往承載著一個地區的文化和歷史,是一個地區的對外宣傳的“名片”。市場經濟下的人民政府,不僅要堅決貫徹好國家的政策,更要懂得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以經濟學的理論指導政府工作,把地理標志產品特色經濟的發展提高到整體營銷的角度,進行深度的政府營銷工程。這對于樹立積極的政府形象,促進招商引資,加強投資者的信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為地方經濟的全面深入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六堡茶熱銷就是一個成功的政府營銷的案例。梧州市政府利用東盟博覽會、廣西承接產業轉移工作會議、梧州國際寶石節以及各種博覽會、交易會等,對六堡茶進行展示推介。2006年在第三屆梧州國際寶石節上,專門生產了一批紀念茶磚,作為禮品送給嘉賓,收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同時在新聞媒體上廣泛宣傳,介紹六堡茶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使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六堡茶,逐漸成為消費者熟知的特色產品。
3.政府和企業共同推進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牌建設,用品牌提升產業
我國在獲得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企業中,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并不多,絕大部分地理標志產品生產企業規模不大。我國目前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中,中國名牌產品、馳名商標的產品只占極少數。政府缺乏規劃和引導,而企業缺乏品牌培育經營意識和人才,忽視共有品牌的建設,不注重資源的有效整合,未能形成一個強勢品牌帶動企業和產業的發展,沒有形成品牌合力。
地理標志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制定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協調機制與工作制度,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分工與協作。企業作為品牌建設主體,需要把品牌建設與產品研發、創新和質量管理密切聯系起來。在當地政府的統一規劃下,對同一公共資源下的不同品牌產品進行動態跟蹤,建立信息反饋機制、激勵政策的協調機制,不斷整合信息資源和政策資源,共同推進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牌培育建設工作。
4.走產業集群發展之路,制定好地理標志產品的產業發展規劃
地理標志產品的產業集群是一種傳統產業的集群,作為
一:種優勢的特色經濟,原產地區域外的競爭不易進入。地理標志產品的產業集群具有的群體競爭優勢和集聚發展的規模效益是其他形式無法比擬的,它包括一連串上、中、下游產業,包括了原料的供應商以及基礎建設的提供者。產業集群不僅可以成為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主導,而且也成為提高一個地區競爭力的新力量。廣西的六堡茶產業,走的就是產業集群發展之路。梧州市政府通過申請六堡茶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在合適的區域內,聚集一批深加工企業,良性競爭,有序發展,做強做大一批:圮頭企業,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通過地理標志共有品牌的引導運作,梧州市目前六堡茶加工企業已上升到l1家,已經形成事實上的六堡茶產業群。六堡茶產業群的形成,促進了原料基地、包裝供應商、服務業以及基礎建設的提供者的發展。
三、結論
農副產品在我國的整個經濟結構中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但由于過去受自然經濟和小農經濟的局限,許多由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和傳統人文因素決定的農副產品受條件限制,不能形成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以地理標志產品經濟發展為載體,通過提升地理標志產品的經濟效益,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改革,推動原產地經濟的發展,這應該是提高我國農副產品生產者人均收入的一條可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