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楊道康,是慶元縣龍溪鄉西溪村人。步入晚年,他過上舒心的生活,妻子經營旅館,子女也都成家立業。2001年11月,楊道康忽然提出了要承包統管茶山的想法。
萬事開頭難。楊道康要解決的第一個難題是——開路。楊道康籌集資金,開始建造從后洋坑嶺頭到老鷹巖長3.5公里的機耕路。這條穿越林區的機耕路,對西溪等幾個山村的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幾年間,他先后投入資金6萬多元。為節省支出,他和民工一起扛石頭、疊路坎。晴天滿頭汗,雨天一身泥。當年冬天,楊道康雇來村里的十幾名村民,進駐承包地老鷹巖山。沒有地方住,他領著大伙在山岙里搭起三間簡易房。沒有飲用水,他們就接屋檐雨水用來燒飯做菜。當年,他就將荒蕪茶山全都進行改造,并將3500公斤的磷肥挑上茶山深埋。緊接著,又開山整地套種了迎慶桃、錐栗、梨、銀杏等十幾種水果。短短兩年時間,荒蕪茶山變成了茶果園。
建設優質名茶果園,光靠勤奮不夠,更需要技術。楊道康過去不懂茶果技術。為此,他專程來到縣農業局。沒想到自己承包荒蕪茶山的做法,不但得到農業部門的大力支持,而且引起了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縣農業局專門指派農推中心副主任沈旭偉擔任義務技術顧問,負責技術服務,并把茶園作為全縣高效生態農業的示范基地。在農業局技術人員的悉心指導下,楊道康以生態茶果園為建設目標,養起了雞、鴨、豬、羊等,還承包了15畝山塘養魚。楊道康還籌資在深山里辦起了一個茶葉加工廠,購進茶葉多功能機和8只茶葉炒鍋等,商品茶銷往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
村民們看到楊道康開發茶山獲得成功,都紛紛承包鄉村統管山。楊道康說:“我承包山地不是為了掙錢,是為了讓山全部綠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