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文化 /  名人與茶 /  《全唐詩》中的陸羽史料考述:(四)陸羽隱居前后的若干問題

《全唐詩》中的陸羽史料考述:(四)陸羽隱居前后的若干問題

《全唐詩》為我們增補了陸羽中晚年的許多資料,由于這些資料一般都不載明寫作的具體時間,我們無法編出陸羽的確切紀年。不過,就陸羽隱居前后的情形,至少還能歸納出這樣一些頭緒:1.陸羽隱居苕溪之前。陸羽為什么要隱居?如一些史籍所說,他的隱居,主要是為了“閉關對書”或“闔門著書”,他是為了做學問而隱居的。

據陸羽在《自傳》中記,他隱居以后,曾寫了“《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吳興歷官記》三卷、《湖州刺史記》一卷、《茶經》三卷、《占夢》上中下三卷”①。陸羽是上元初(760)隱居苕溪的,他的《自傳》撰于“上元辛丑(761)陽秋”,亦就是說,他的上述著作,全部是在一年左右的時間中撰寫出來的。在古代圖書資料極不周全的條件下,陸羽如事先不作充分準備,實在難以想象。這一點,唐詩中的陸羽資料也為我們作了很好的說明。

“荊湖備登歷,風土隨編錄”,崔子向和皎然的《泛長城東溪暝宿崇光寺寄處士陸羽聯句》,指明了陸羽在隱居之前便進行了長期的調查和資料搜集工作。陸羽的著作雖多,但流傳下來的只有《茶經》一部。以《茶經》為例,陸羽為了在《茶經》中寫明全國的茶葉產地和各地所產茶葉的質量,就曾實地調查了山南、淮南、浙西、劍南和浙東等32州的有關情況。顯然,這一工作非一年半載所能完成的。

所以,從一定的角度來看,陸羽的隱居,實是為了實現其著書立說的夙志。而在隱居之前,他是作了長期的充分準備的。過去很多人對陸羽《自傳》中“至德初秦人過江,予亦過江,與吳興釋皎然為緇素忘年之交”的這段記載,頗多疑惑。陸羽原籍竟陵,地在江南,何言“秦人過江予亦過江”?陸羽既然在至德初便到了吳興,為什么到上元初才隱居下來,這期間的四五年,他又在何地?現在我們可以大致勾勒出這樣一個輪廓:即在安史之亂以前,陸羽為撰寫《茶經》和其他一些著作,就考察了劍南和山南的有關地方;安史之亂時,陸羽正好在金州或光州調查,所以,就出現了和北方難民一起過江的情況。陸羽回到江南以后,接著順江東下,經廬山和淮南沿途茶葉產地,至德初輾轉到達了吳興。陸羽到吳興以后,沒有立即隱居動筆,而是廣泛結交江南的名儒學士,共相切磋,并為繼續搜集《茶經》和其他資料,游歷了浙西、浙東和長江下游。在各種資料基本搜集齊全的基礎上,最后才在上元初隱居下來。

2.陸羽“隱居苕溪”期間。陸羽結廬吳興苕溪,一般都指為烏程(今吳興)苕溪,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唐朝以前,吳興是相當于湖州的郡的建置,而苕溪也有東西之分。據記載,西苕溪源出天目山后,經長興、烏程由長洲流注太湖;東苕溪中途岔分南、中、北三支,橫穿余杭,也由長洲匯入太湖。古時所指的吳興苕溪,其地不限烏程,在一定程度上,還泛指整個浙西。

唐詩資料所記述的陸羽行止,抑或吳興早期的方志資料,都表明是如此。如《吳興志》就載,陸羽“初隱居苧山,自稱桑苧翁。撰《茶經》三卷,常時閉戶著書”①。這里記述得就很明確,陸羽在吳興最初隱居的地方,就不在烏程的苕溪,而是余杭近郊的苧山。查吳興或湖州各縣方志的山志,都無苧山的記載,只在嘉靖《余杭縣志》“關梁”中,才夾帶提及:苧山橋,在縣北一十四里仙宅界,跨小港,元至正因在苧山畈故名②。陸羽最初隱居之處,為啥不選皎然居住的烏程而定余杭?這興許與當時另一著名隱士吳筠有關。據記載,這一時期,吳筠也修道于余杭天柱山的石室洞(一名藏書洞)③,陸羽于此隱居,可以就近與吳筠商討和閱覽藏書。除苧山外,陸羽在余杭還曾寓居過吳山雙溪。嘉慶《余杭縣志》引舊志說:“吳山雙溪路側,有泉,羽著《茶經》品其名次,以為甘冽清香”④;此泉舊稱陸羽泉,即陸羽撰寫《茶經》處。苧山濱中苕溪、雙溪為天目山和高陸山二溪合流處,其下即北苕溪。可能因陸羽在余杭居住的二址,都近苕溪,所以舊史就稱陸羽隱于苕溪。

陸羽在余杭寓居多久?文獻中無記載,但至少在大歷八年(773)前,他便已遷居到烏程。這由顏真卿《題杼山癸亭》和《謝陸處士杼山折青桂花見寄》等詩可證。癸亭也即三癸亭,系建于癸丑歲(大歷八年)、癸卯朔、癸亥日故名。這是唯一能夠確定時間的史料。大歷八年時,陸羽已移隱杼山,毋庸置疑。陸羽在烏程也并不久居一地,如皎然《同李侍御萼李判官集陸處嘉慶《余杭縣志·山水三》。

嘉靖《余杭縣志·輿地》。

《吳興》卷十八,隱逸,桑苧翁?!妒坑鹦抡?、《喜義興權明府自君山至集陸處士羽青塘別業》等詩,就反映陸羽搬遷不止一次。繼杼山而后,陸羽居住在青塘別業。因為顏真卿刺湖州時,曾召集了一批文人學士編撰過一部《韻海鏡源》①。《新唐書》中也曾載及:“顏真卿在湖州與(蕭)存及陸鴻漸等討摭古今韻字所原,著書數百篇”②。這里所說的“韻字所原”,也即《韻海鏡源》和一般史籍簡稱的《韻海》。顏真卿是什么時候發起編寫這部著作的?在《唐書》顏真卿的傳記中,只“遷撫、湖二州刺史”一句,沒有載明刺撫州、湖州的具體時間。經查現在弄清,顏真卿是大歷四年出任撫州③,七年改刺湖州的④。就一般情況來推,顏真卿當然不可能一到任或在上任初期就組織編寫這部書,必然和陸羽、皎然等人交往較長以后,才委以主持這一工作。因此,《韻?!返木幾?,大致是在大歷八年顏真卿率群士游杼山以后開始的;由此也說明,陸羽移居青塘門外別業,也只會是大歷八年以后的事情。

陸羽寓居浙西,除余杭、烏程二縣而外,如前面行止中講到,他還曾僑居過長興的顧渚和江蘇的宜興、丹陽。不過,從現在掌握的資料來說,我們還無法確定陸羽寓居長興和丹陽是在他隱居之前,還是隱居以后?,F在似可確定的是陸羽隱居浙西的最后寓處為宜興。皎然酬陸羽的一詩叫《賦得夜雨滴空階萬歷《撫州府志·名宦》。

《新唐書·蕭穎士傳》。

康熙《長興縣志·仙釋列傳·清唐傳》?!端完懹饸w龍山》,查方志,烏程無龍山。烏程鄰近的龍山有三:一是杭縣的臥龍山,一名龍華山;一在無錫慧山北的白龍山,上有白龍潭①;再是《宜興縣志》所載的:“龍山,在縣南五十里,下有武陵洞。”②從孟郊《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驚彼武陵狀,移歸此巖邊”的詩句來看,皎然詩中所指的陸羽龍山寓居,應當是宜興的龍山。近見有的文章將孟郊的“驚彼武陵狀”之句,釋作“《桃花源記》中武陵人所見的桃花源中的山水。”孟郊是湖州武康人,五十舉進士才任溧陽尉,他訪問過陸羽龍山寓處是完全可能的,既然作如上解釋,還不如釋為“宜興龍山武陵洞寓處的風貌”更合情理。

3.陸羽移居江西和最后的終老處所。陸羽遷贛的時間,現在還只能憑詩中尊用陸羽官職這一線索來推測。查《全唐詩》所有陸羽史料,只有權德輿、戴叔倫在江西的幾首詩,如《送陸太祝赴湖南幕》、《撫州被推昭雪答陸太?!凡抛痍懹馂椤瓣懱!?,前此,除名號外,只以陸處士或山人等稱之。這說明陸羽加封“太?!辈辉诎徇w江西以前。具體封陸羽為太祝的時間又是什么時候呢?史籍的記載也不明確?!缎绿茣り懹饌鳌分皇钦f在他隱居苕溪以后“久之”才詔拜“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薄>玫绞裁闯潭龋坎磺宄?。據筆者初步考證,陸羽的移居江西和加封官職,大概是在德宗初年,與起用顏真卿、韋渠牟有關。有關文獻記載,顏真卿“蒙刺是州(湖州)十二《古今地名大辭典》龍山條。載,奸臣伏法(建中四年,783)”以后,才奉詔入朝的①。而陸羽的另一至交韋渠牟,“貞元元年(785),渠牟為大府卿,……皆承恩寵,薦人多得名位”②,也是在德宗初年受到信用的。顏真卿在湖州時,聚集了一大批名士,經常在一起郊游、會詩作文,顏真卿奉命入朝以后,友人星散。所有這些情況,都可用以說明陸羽是在德宗初年因顏真卿或韋渠牟的推薦,才詔拜為太常寺太祝移居江西的。

陸羽寓居江西,由江西又轉赴湖南,為時10年左右。舊志蘇州的古跡中,虎丘北向有一處“陸羽樓”,是陸羽“貞元中寓虎丘”故址。這座樓,也名“陸太祝羽寓舍”,后代曾改為“馬牛王廟”;廟廢,又改“磨坊公所”。頗清楚,這只會是陸羽由湖南重返浙西以后所居。德宗貞元年號,共歷20年(785-804),所謂“貞元中”,也即貞元十年(794)前后。這就是說,陸羽在江西寓居大約10年,經湖南一轉,在暮年又回到了蘇州。

陸羽在江西和從湖南回蘇州居住的時間內撰寫過不少著作。關于陸羽的著作,已故的萬國鼎先生曾作過考證③,但他基本根據南宋費袞的《梁谿漫志》,增補不多。筆者近從有關文集和方志中,又發現了多種陸羽著作,這里從略,擬另文再述。

唐詩中陸羽的史料還表明,陸羽在蘇州寓居一段時間以后,可能又回到了湖州的烏程。孟郊在《送陸暢歸湖州因憑題故人皎然塔陸羽墳》詩中說:“淼淼?寺前,白萍多清風”,“杼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四十八。《乾露烏程縣志·碑刻》項王碑文。山磚塔禪,竟陵廣霄翁,不僅是說皎然坐化于杼山的妙喜寺,而且指明陸羽生前和皎然肝膽相照,仙逝以后,兩人亦伴眠一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