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喝茶的中國人都能記住吳覺農這個名字,當我們捧起茶杯時,不要忘記,那里面有著他散發的馨香。”2003年4月,著名作家王旭烽用這樣一句話為她的洋洋《茶者圣——吳覺農傳》收章。
相隔一年之后的春天,《茶者圣》作為《浙江文化名人傳記》叢書首批10卷本之一,正式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墩憬幕藗饔洝穮矔钦憬∩鐣茖W院有史以來最大的科研項目,擬為100位對中國文化卓有貢獻的浙江歷史文化名人樹碑立傳。當代茶圣吳覺農先生列入20世紀50位文化名人之一。
1897年出生于古城豐惠鎮的吳覺農先生是譜寫現代華茶事業光輝歷史篇章的我國茶業界一代宗師。陸定一在吳覺農撰著的《茶經述評》序言中,對吳覺農先生作了高度評價,被公認為對吳覺農先生地位最恰當的定論:覺農先生畢生從事茶學,學識淵博,經驗豐富,態度嚴謹,目光遠大,剛直不阿,如果陸羽是“茶神”,那么吳覺農先生是當代中國的茶圣。
吳覺農原名茶堂,后更名“覺農”,意示為振興祖國農業而奮斗之志。他早年畢業于浙江省中等農業技術學校,后出國日本研究茶葉,回國后開始一生茶葉之路。在茶葉改良、茶葉研究、茶葉貿易、茶葉教育、茶葉制作、茶事機構等一系列方面,都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是當之無愧的現代茶葉文明領域中的奠基者。與此同時,吳覺農還是早期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宣傳鼓吹家,中國農學會主要骨干,出版家,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共產黨人的忠誠朋友。1949年之后,他被選為首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代表,任農業部首任副部長兼中國茶葉總公司總經理,后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直至1979年之后,仍以中國農學會副理事長和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的身份,熱情參與茶業考察和學術活動。
有關吳覺農的茶事活動和生平簡介,多年來散見于各報紙和雜志,但真正為吳覺農先生作傳的,王旭烽的《茶者圣》尚屬于第一部。畢業于杭州大學歷史系的王旭烽曾供職于中國茶葉博物館,現為浙江省作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王旭烽文學生涯已經二十余年,她稱“杜鵑聲里,煙雨樓中,成文字凡四百余萬?!逼渲惺昴ヒ粍Φ摹恫枞巳壳非皟删怼赌戏接屑文尽泛汀恫灰怪颉?,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為撰寫《茶者圣——吳覺農傳》,王旭烽接觸了有關吳覺農一生活動的大量資料,走訪了吳覺農生前好友,家人學生,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并通過文學家的語言,對吳覺農先生的一生作了較為生動細致的描述?!墩憬幕藗饔泤矔肪庉嬑瘑T會稱,《茶者圣》把吳覺農一生融入中國近現代茶葉文明發展史和中國近現代歷史長河中,以一個正直的愛國的對民族作出卓越貢獻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為徑,以其一生的以茶事為主的活動為緯,較為完整地刻畫出了當代茶圣的精神風貌、生平閱歷及歷史貢獻。
王旭烽此部傳記共21章近20萬字。對吳覺農的茶事人生進行了全面地敘述,在書末后記中,王旭烽曾飽含深情地說:吳覺農是一個有大愛的人,因為有大愛而有大抱負,真是天降奇才于中華茶業。若無此愛,你根本無法想象,在抗日戰爭爆發的最艱苦的歲月里,華茶的生產和銷售不但沒有隨著戰爭而凋零,反而達到了新的高度,若無對祖國的大愛,你根本不能想象,他開拓了那么多的新領域:茶學教育、茶學科技、茶葉銷售,茶業產地檢驗,茶文化研究……中國歷史上和現代社會里絕不乏愛茶之人,但把愛茶與愛國、愛我中華民族完完全全地重疊起來,為之奮斗、呼號、嘔心瀝血、慘淡經營,屢戰屢失,屢失屢戰,直至看到光明的到來。我以為,當今中國茶人,覺農先生為第一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