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文化 /  名人與茶 /  茶業大師吳振鐸

茶業大師吳振鐸

吳教授振鐸字英,福建省福安縣人,生於1918年11月,福建省立福安高級茶科學校首屆畢業生,后入福建省立農學院(現福建農林大學前身),主修農藝,副修農化,1946年畢業后,任福建省立福安高級茶科學校教務主任。

1947年赴臺,1948年應臺灣省農業試驗所聘為平鎮茶業試驗分所製茶系主任,1948年升任技正兼分所長並兼辦中央茶業改進委員會,執行復興及拓展臺茶之重任,推行茶園耕作法綜合示范,面積達萬余公頃,奠定臺茶增產基礎。倡導綠茶(眉茶)製造技術改良,配合外銷市場需求,及建立自動化示范煎茶工廠,爭取日本煎茶市場,促使臺茶外銷占總生產量80%左右,以科技領導生產,以符臺灣光復初期農業培植工業之國策。

1968年政府為統一事權,精簡機構,將林口茶業傳習所,魚池及平鎮茶業試驗分所三單位合併為臺灣省茶業改良場,設總場於平鎮,直屬臺灣省政府農林廳,並由吳氏接首任場長,總場內增設茶園機械及茶業推廣二課,竭力倡導茶園機器採茶及半發酵茶機械自動化生產等作業,促使臺灣茶葉生產機械化,減低生產成本,提高茶農收入,改善茶農生活。1979年政府創設林口新社區,林口分場必需遷移,吳氏認為發展臺茶良機不可失,除將林口分場遷文山,購地30余公頃重建現代化製茶試驗工廠及研究室,並於臺東購地增設分場,及南投凍頂購地新建工作站,以圖臺灣中南部及東部新茶區的開拓,又於總場新建速溶茶試驗工廠及茶葉化學研究室,以謀全力加強試驗研究,開發新製品及全面推廣茶葉生產科學化與機械化,以增茶農收益。

1982年中華民國茶藝協會創立,吳氏被各界選為首任理事長,對新品種之推廣,品質官能鑑定人員選拔,協助各地舉行優良茶比賽提高茶葉品質,培訓茶藝人員以及國際間茶藝文化活動之交流等不遺余力,促使國內各界飲茶之風日盛。

1984年5月,吳氏將屆退休年齡,即提前從茶改場榮退,但仍兼臺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兼授茶作學。吳氏自1952年起在臺灣大學兼授茶作學達四十余年,至1993年6月始行堅辭,茶作學及實習雖屬選修課程,但選修者最高時曾達100余人。吳氏教學認真諄諄教導的精神,甚為青年學子所敬愛。

吳氏退而不休,1988年6月返鄉探親,應黃國光老先生等之邀參觀閩、浙、蘇、湘各省茶區,最高茶葉學府及北京名勝等,對國內茶葉之發達,讚不絕口。1990年9月率團返閩應邀參加“閩臺茶葉學術討論會”並深入建甌山區考察,證實桂林村的百年矮腳烏龍老茶樹正是臺灣的青心烏龍品種,為閩臺烏龍茶樹品種的歷史淵源找到見證。

吳氏在臺灣茶界服務達五十年,對臺茶之復興與發展有莫大的貢獻,其大公無私,埋頭苦干的研究精神,甚為茶界所欽佩,尤其對茶樹育種及評茶之有恒毅力更為茶界所稱道。曾先后考察日、韓、印尼、德、荷、英、法、意、比、丹、瑞典、美及新加坡等國,並多次參加國際茶葉學術會議,畢生致力于茶樹育種、茶園機械、茶葉製法及評鑑之研究,先后育成15個茶樹新品種,其中尤以適製烏龍茶包種茶之臺茶12號(金萱)及臺茶13號(翠玉)最為人所稱道,發表學術論文100 余篇,一貫倡導飲茶風氣,弘揚茶文化。

吳氏曾多次獲政府獎勵犖其要者如:

1968年獲中華農學會,學術科技獎。

1971年獲頒全國最優公務人員獎章,蒙總統召見。

1974年教育部及僑委會審查論文九篇獲科學獎。

1976年因開全球試管茶樹培育成功之首例等成就而獲行政院第一屆傑出科技人才獎。

1991年育成半發酵茶優良新品種“金萱”及“翠玉”,推廣面積達全臺茶園總面積十分之一,茶農年收益增加四億余元而再獲行政院第十六屆傑出科技人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