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宜璇,剛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驟然想起的是瓊瑤小說里的女主角。這個有著如此雅致名字,經營自己的茶業公司,擔任著東莞臺商子弟學校、東莞臺商育苗基金會的董事,又曾是東莞臺商協會8年來唯一的女副秘書長的女人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當我第一次和她電話接觸時,從電話里傳來她溫文儒雅的聲音時,我開始有一點了解了,這是一個連言語中都透著魅力的女人……
茶香醉人,結緣如斯
雅致幽韻的茶莊“古香園”是吳宜璇在大陸茶事業的開始,3年前,在被譽為“臺灣街”的東莞市厚街鎮康樂南路上,這個茶莊里緩緩飄出了臺灣茶的香味,
吳宜璇就在這彌漫的香味中開始了她人生的另一種體驗。
在臺灣吳宜璇的家族就是做茶事業的,小時候的她會把茉莉曬干,泡到烏龍茶里給父輩喝,看到他們悠然自得的樣子很羨慕,就開始喝茶,雖然當時感覺有些苦,但那種沁人心脾的茶香確實讓吳宜璇難以抵擋。以后的她,就一直開始喝茶了。“雖然說我在大陸經營茶葉事業和家族有關系,但其實我自己對茶的鐘愛是最重要的因素”。吳宜璇在解釋為什么在大陸從事茶葉事業時這樣說。因為喜歡而經營的事業,應該是最值得發展的事業吧。
古香園茶業公司不僅在福建高海拔的山上開發了自己的農場和茶葉精制廠,還從臺灣帶來了優良的茶樹品種和培植技術,使用了精湛的烘制工藝,制茶師傅也是從臺灣請過來的,生產的高山烏龍、凍頂烏龍、鐵觀音、金萱、翠玉等暢銷國內外。吳宜璇經常會去農場看看,有人跟她說:“女人還是呆在山下,悠然自得多好”,可她還是要去看,“去看了之后,你才能體會到茶是什么樣的,它是有靈性、有生命的,它可以讓你感動,我覺得我并沒有把茶當作一種生意來經營,它是一種媒介,穿梭在人群當中,讓品嘗過它的人如沐春風,心情舒暢”,這句話多少讓人感覺到了她的一些浪漫主義情懷。
吳宜璇說,她覺得茶有著內在的特質,與眾不同,如果要經營這個行業,經營者的精神一定要融入到這個行業,否則是做不成功的,“我在東莞開設的茶莊,為了是結緣,
贊助奉茶實景
我希望我的茶莊為喧鬧的都市人營造一個古樸、自然、健康、休閑的空間,在繁忙疲倦之余有一個去處,在這里能仔細體會心靈深處的恬靜,我因為茶莊認識了很多知心的朋友,也因此和那些朋友結下不解之緣。很多朋友來這邊,我都用我的茶接待她們,我覺得她們喝了茶之后,會和我產生回應,這種回應就象沉香一樣,是用心感受的。”一些市領導和臺協領導也會經常到古香園小憩,臺商朋友更是絡繹不絕,對古香園的人和茶都是贊不絕口。
很多活動吳宜璇都喜歡贊助“奉茶”,深圳臺商協會十二周年的慶典,吳宜璇無償贊助大會“奉茶”,還特地請來了臺灣的茶藝師,對于這件事,吳宜璇很開心,她也因此結識了更多的朋友,也讓她的茶香飄得更遠了。
在這片土地上,要讓別人過的更好
作為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的創辦人之一,談起當初創辦學校時的艱辛時,吳宜璇滔滔不絕:“很多臺商在大陸投資,可太太卻陪著孩子在臺灣讀書,不得不承受兩地分居的痛苦,為了解決臺商子女的教育問題,1995年10月起,臺商子弟學校開始籌辦。整個籌辦了4年,當時臺協的會長葉宏燈先生和我還有其她的臺協干部、臺商為此事,和東莞市領導溝通,幾進北京,期間遇到的各種問題可想而知,但我們都有一個信念,要讓臺商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更好。”
學校1999年11月年開始動工,2000年就開始招生了,速度之快難以想象,期間得到了眾多社會力量的支持,現在學校的第二期工程都已經很完善了。學校建設的過程中,吳宜璇在那里做全職義務勞動,舉凡籌辦申請的所有手續、教科書送審、招生工作、勸募物資、勸募經費、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所有的事情都親力親為,非常的用心。對于在這里學習的孩子,她說:“我覺得在這里的孩子很幸福,在這里成長能夠接觸到兩岸的文化,她們會知道九寨溝、蒙古,而不是只知道阿里山,眼界不同會讓她們的以后都不相同。” 而且,學校的學歷兩岸都承認,這在大陸僅有兩家,“前期我們就將工作做的很完善,學校教育完全與臺灣接軌,這對孩子的將來很有好處,以后不管她們在大陸還是在臺灣,最后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學校成立前后,從上到下都給予了莫大的支持和鼓勵,國家副總理錢其琛、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李炳才,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東莞的市領導都親臨學校了解工作。
“在這片土地上,自己過的好,也要讓別人過的更好”這個信念一直在支持著吳宜璇,當臺商投資如火如荼之時,臺商的太太們也隨夫而至,為了尋找新的生活色彩,臺商婦聯會起成立了。吳宜璇擔任副會長和秘書長,組織各種文化活動,還經常與東莞市的領導舉行聯誼。“但臺商婦聯會緩解臺商太太在大陸生活寂寞也只能起到小部分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讓臺商太太能夠在這里找到適合她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她們才會真正愛上這里,這一點,我一直都在思考,希望能夠改變得更多,像我現在已經愛上了這里的生活,我甚至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從這里開始的,我的事業、人脈、朋友都在這里,現在每次回到臺灣,都想趕快回來,現在我的兒子都會跟我說幾句廣東話了。”吳宜璇講到這里時都有些驕傲了。
忙著這些,吳宜璇又開始忙臺商醫療的問題,這對臺商也是至關重要的,很多臺商對大陸醫療服務的不熟悉和不信任導致很多臺商生病了都會到臺灣去看醫生,吳宜璇希望有臺商自己的醫院,讓他們在這里不管投資還是生活都能過的更安心。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對此也是非常的重視,親自和臺商交流意見,針對臺商的需求,要求當地要抓緊處理臺商醫院籌設事宜,為臺商和家屬提供醫療服務,并能和臺灣的健保相配套。吳宜璇說:“有了臺商自己的醫院,臺商就能更安心的在這里投資、安居,沒有后顧之憂了。”
人生不僅僅在創造自己的事業
“我一直覺得人的一生不僅僅在于在做自己的事業,這永遠是做不完的,更多的應該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吳宜璇來大陸幾年就做了幾年的義務勞動,她一直很善于思考,對她而言,能夠做一件事對大眾有影響力或讓很多人受益的事情,她都覺得義不容辭,之所以如此,她說“對人對社會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對明天也要充滿希望,明天才會是多姿多彩的。”
當讓吳宜璇對自己是一個事業性還是家庭性的女人做一個評價,她笑著說“已經不是第一個人這樣問我了,沒有什么特別的區分。事業,我追求完美;公益事業。我不落人后,朋友,我用心經營,而家庭,是我的根基,是我事業發展的基礎,我備加呵護和珍惜。我希望自己能夠在各個方面都能做到最好。”
采訪結束了,我在想她能夠收獲如此多的東西,難道僅僅是上帝的垂愛,老天的眷顧,我想全然不是了,通過她的言語所散發出來的人格的魅力、對生活的熱愛恐怕是真正成功的關鍵吧,她就跟她的茶一樣,輕易的就能夠感染和影響其她的人,“人如其茗,香馥如蘭”就應該說的是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