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文化 /  名人與茶 /  四大茶人之王澤農

四大茶人之王澤農

王澤農,字夢鰩,1907年出生于安徽省婺源縣一個小學教師家庭。在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下,受到愛國主義和科學救國思想的熏陶,1925年9月考入國立北京農業大學。當時北京軍閥混戰,王澤農失望地離開北京,1928年2月考入國立上海勞動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1931年7月畢業。這所學校是北伐軍向長江流域推進,在進步思想影響下而創辦的,實行半工半讀。在這里,王澤農初步樹立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勞動觀點。同時,又由于國難當頭,日本侵略者侵占我東北三省,并步步向華北進逼。王澤農在讀書和以后的工作中,都積極參加愛國運動,并對青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主革命等進步思想的教育。

1933年至1938年,王澤農在比利時穎布露國家農學院(L′Institute Agronamique de L′Etat a′Gembloux)和穎布露國家農業試驗場(La Station de Recherches Agricoles de L′Etat a′Gembloux)留學和工作期間,除刻苦鉆研農業化學外,還深入研究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化學等生物學科。在土壤學方面,他除了廣泛閱讀歐美各國文獻外,還研究了俄國土壤發生學派創始人德古查耶夫(д.okyuaeB,B.B.)、美國馬爾伯特(Marbut,C.F)、德國拉曼(Ramann E.)等關于土壤地理學派的學術觀點和著作。他理論聯系實際,在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了《埃斯貝系粉沙土的表土和底土(Lelimon Hesbayen en Tant sol et Sous—Sol)》論文,按土壤發生學觀點,論述埃斯貝粉沙土在比利時、法國、荷蘭東部的分布,闡明當地成土母質、氣候、地形、地貌、當地栽培的燕麥和三葉草的生化作用對土壤發生的深刻影響。

從1936年開始,王澤農進一步研究了埃斯貝系粉沙土的特征及其形成的規律。從典型剖面摸清了埃斯貝系粉沙土的理化特性及其生物化學形成機理,寫出了《穎布露近郊一個土壤剖面的物理、物理化學和化學研究(Etude Physique,Ph-ysiso—Chimique et Chimique d′Un Profil dans Les Envi0nsde Gemb10ux)》論文,以大量檢測數據,說明自然條件特別是天然植被的生化作用對土壤形成反饋的影響。上述兩篇論文,論據充足、論點新穎,對當時西歐尚停留在物理和化學特性靜態研究的土壤學家來說,是具有挑戰性和啟發性的論文,也是當時西歐有關土壤發生學文庫中早期有價值的文獻,受到比利時穎布露國家農學院教授、土壤學家莫里斯(Meurice,R.)等的好評。

王澤農通過科研實踐,認識到農業化學研究和植物化學、生物化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從這一觀點出發,通過對植物化學的研究,寫出了《甜菜化學研究(Etude Chimique deLa Batterave)》一文,闡述了甜菜不同品種及其各個發育階段內部解剖結構、外界環境條件和農業措施對甜菜不同器官及其不同部位中無機和有機成分形成的影響,并根據顯微鏡觀察結果,提出化學成分含量和植物細胞結構的相關性,闡明了組織化學與植物細胞結構的內在聯系。這篇論文得到比利時皇家學院(L′Academie Royale des Sciences Lettres et Beaux—Arts de Belgique)院土馬爾沙(Marchal,E.)教授的高度評價。

王澤農在比利時從事的農業化學以及植物化學和生物化學的研究,為他回國后創建我國茶葉生物化學學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8年王澤農從比利時回國,這時日本侵略軍大舉侵華,我國人民生命財產朝不保夕,物資供應嚴重缺乏。他受命協助李亮恭籌建復旦大學農學院。王澤農除擔任教學工作外,還擔任農場農產制造組主任兼技師。由于當時經費拮據,他在產品上力求提高品質,打開銷路,在技術上精益求精。當時大后方的醬油制造技術極為落后,僅靠天然發酵,品質較差。王澤農改進了天然發酵技術,分離、純化培育了優良麴菌;由他領導研制的“復旦醬油”,成為重慶市場暢銷產品,從而使學校經費自給有余。為堅持抗戰到底,解決師生的生活費用和學校辦學的困難,學校實行半工半讀制。王澤農以身作則,每天下午與學生同勞動,并在現場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當時復旦大學由于輾轉遷徙,損失巨大,儀器設備都很缺乏,為了保證課堂講授和實驗不脫節,他與某些工廠協作或自行設計制造儀器和必需的藥品、試劑,盡可能保證實驗課程的順利進行。

1942~1944年,王澤農先后在江西泰和參加籌建江西農業專科學校,在福建武夷茶區參加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的創建工作。他艱苦創業,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取得了成果。這時期他研制咖啡堿率先采用直接灼燒法,在武夷山區進行調查和詳測茶巖土壤,都是在艱苦條件下取得的可喜成績。

1946~1949年,王澤農回到上海,在復旦大學農學院茶業專修科任教授兼主任。這時期,南京國民政府對進步師生進行瘋狂鎮壓和迫害。王澤農為了愛護和支持他們的正義斗爭。在鼓勵和教導學生努力學習專業的同時,還特別關心學生優良品德和進步思想的培養,經常參加學生時政座談會,在他們主辦的墻報上發表個人見解。當學生受到不公正的處分和迫害時,他積極參加進步師生的集會,進行正義的呼吁和抗議。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王澤農除繼續在茶業專修科任教外,還籌建了復旦大學農業化學系,擔任系主任。同時受命華東區軍管會擔任華東區茶葉公司總經理。建國初期,他工作繁重,除教學工作外,還擔任復旦大學教學改革組副主任,以及其他社會工作。但王澤農始終堅持搞好教學工作,從沒有放棄課堂講授,為培養人才作貢獻。

1952年院系調整,王澤農由上海復旦大學調至安徽大學農學院,1954年安徽農學院獨立建院,他又由蕪湖調至合肥。一直在茶業系任教,先后擔任過土壤農化教研室主任、茶葉生物化學教研室主任、科研處處長、教務長、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