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生機勃勃,春光無限美好,春天給老年人帶來幸福。在世俗的眼光里,老年人才至退休便意味著工作的結束。然而對已經退休的茶葉專家盧心寄而言,他更愿意利用空余的時光,多充些電,再發揮余熱。事實證明,這也恰恰是老年人才退休后調適心理,保持健康、年輕心態的必然需要。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茶葉專家、高級農藝師盧心寄曾在我縣首創天尊貢芽、雪水云綠兩個獲得多項金、銀獎的茶葉品牌,使我縣的茶葉走向海內外。退休以后,身為共產黨員和茶葉專家的盧心寄仍積極探索,潛心鉆研、與時俱進的名優茶情結在山巒起伏、煙雨籠罩的茶山中讓茶山更青、茶樹更綠。在采茶、制茶的事業中盧心寄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積極參與社會,用自已一生積累的智慧和經驗展現自已的風采和價值,用新的社會成果使我縣的茶葉生產名揚四海,也給他自已帶來幸福的第二個春天。
1997年的春天,走進歌舞鄉的茶山,滿目青山都是茶,棵棵茶樹郁郁蔥蔥、片片茶園綠如染、重重茶山接上天,這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畫卷,茶樹中發出的淡淡茶香,飄然而至,讓人陶醉,難怪唐代詩人劉禹錫能寫出人間何處是仙境,春山攜妓采茶時,美妙的詩句此時此刻才真正讓人體會出它的意境。茶山采茶姑娘玲瓏輕巧的雙手如蝶翻飛,似手在撥動春天的琴弦在彈奏春天的旋律。原來茶葉專家盧心寄在歌舞鄉的和村、高峰兩村取天尊貢芽、雪水云綠兩名茶的優點優中選優精制的盧苑銀劍名茶。在歌舞兩個村試點成功后,全鄉已建立盧苑銀劍名茶基地1000多畝,通過盧氏茶苑精制后營銷到全國各地,獲得國家綠色產品證書,曾先后獲得國際名茶金獎、省市優質農產品展覽銀獎,中國精品名茶金獎。
1999年,盧心寄和縣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在調研中發現桐廬鎮施家村緊靠白云源風景區有200畝自然生態優異茶園,但尚未開發,效益很低,通過縣專咨委牽頭,2000年盧氏茶苑和施家茶農施春江簽合同訂協議,盧氏茶苑在這塊基地上建立開發有機茶。有機茶是純天然、無污染高品位的健康飲料,開發有機茶,是茶葉生產技術的一次重大創新,是建設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適應加入WTO增加茶葉出口和擴大內銷的需要,是富民強縣的需要。施家這塊自然生態的茶山自建立有機茶生產基地后,不僅產品有了市場,也轉變了茶農的觀念,使他們認識到只有和科技專家聯姻,學會科學技術,才有茶葉的增產,才有茶葉的市場,自已也就有了闖市場的本領,有機茶基地增產增收,有機茶肉厚豐、葉色濃綠,味厚香甜,齒頰留芳、沁人心扉,一舉四得。
2001年盧心寄創辦了首家民營茶業研究開發中心,組建大自然茶業公司,上聯浙大茶業科技開發公司,聘請三位教授為顧問,下聯基地農戶,集科研、生產、加工、營銷于一體,在大自然茶業公司致力于名茶精制工藝的創新,研制成功名茶分級機、制訂了三只名茶的企業生產標準,以桂花和茶葉精制而成的竹林桂雨茶,茶色翠綠,沖泡后,晶瑩碧綠嫩芽玉立,茶香撲鼻,入口圓滑甘潤,七泡有余香,竹林桂雨茶的芬芳使你真正品嘗到飲茶中人生的樂趣,真如盧心寄自己所寫的詩句:“清醇鮮瀏香索繞,神韻靈氣更銘心”。
2001年8—10月,盧心寄對本縣高山地域的野生茶資源作了實地調查,針對蘆茨、歌舞、東輝三個鄉的實際情況撰寫了《自然生態與名茶的品第成因關系的調研報告》,提出了開發野生茶資源的建議,蘆茨鄉的領導如獲至寶,專門把開發野生茶的項目列入蘆茨鄉興農富民的科研項目,2002年和盧心寄的大自然茶業公司緊密協作在蘆茨村創辦了野生名茶茶廠,當年就研制成功野生龍馨茶,成為色香味俱全、品質優異的自然健身名茶,真乃是健康之液、靈魂之飲的綠色產品。2003年縣科技局列入野生名優茶的開發項目,野生龍馨茶獲得國際茶博會和省精品名茶博覽會及省綠色主題展示會的三塊金牌獎。現每年生產250公斤左右,每公斤價格800元以上。我縣山區的茶農在學習和開發野生茶,這是茶農致富的一條金光大道,它將和我縣秀麗的山水風光一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盧心寄的大自然茶業公司濃郁的茶香四處彌漫,終日不散,在那里,人被茶香色裹著,心胸被茶香充溢著,夢中被茶香熏醒,醒著被茶香熏醉。真如盧心寄自已的詩:香茶杯杯杯杯茶香,真情片片片片情真。盧心寄是老年人才中的寶貴資源,他不僅是茶葉專家,還是攝影、繪圖、雕刻的名家,他的退休生活豐富多彩,他的茶葉事業蒸蒸日上,他的共產黨員形象光輝燦爛。